文明花开扮靓美丽乡村
——汉滨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通讯员 王苗 罗峰 陈茅 张承喜
在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往年全村一年“过事”曾高达200场次,户均“人情份子”随礼支出超过1万元,而今年以来,仅过婚丧事7场,户均支出1000元。文化村得以跳出传统“桎梏”,得益于今年以来汉滨区大力推进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让群众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定村规民约,反铺张浪费,改婚丧习俗,树文明新风,建美丽家园;“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聚焦基层一线,凝聚最美力量,引领人人争做最美汉滨人……移风易俗革陋习、潜移默化育新风、树典型抓创建,汉滨区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和脱贫攻坚一起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手抓经济脱贫,一手抓精神脱贫。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散”了多年的陈规陋习,焕发出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家园,齐心协力脱贫攻坚、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为突破口
“4321”十项工程强推进
近年来,农村喜事越办越阔、丧事越办越大,攀比奢侈等社会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对此深有体会的关庙镇文化村退休干部李辉智,年初牵头在村子里成立了“文化村红白理事会”,添置齐了“红白事”需要的家什,组建了鼓乐班子,免费为“过事”人提供服务。
村党支部书记李辉普介绍,之前办丧事铺张浪费,前前后后至少得5万元打底。这让许多家庭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个别家庭因丧事奢办而返贫。如今规定节俭办婚丧,半年来,已劝退“过事”32场次,据粗略估算,仅此一项,全村年可节约民财上百万元。
文化村之“变”,只是汉滨区革除陋习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汉滨区在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大力推进实施4321工程,即建设“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文明一条街”四项工程强基础;开展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三项活动树新风;抓实村规民约规范管理和道德评议善行义举榜两大举措强自治;建立一支“五老”队伍聚民心。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让美丽升级、让文明入心。
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同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495个、数字化广播室495个、文化活动室363个、乡村文明一条街196条。全区387个村(社区)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弘扬正面典型500余人。仅去年以来,共开展道德讲堂千余场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万余户,表彰“好婆婆”70名、“好媳妇”85名,最美家庭115户。一批身体健康、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贤达, 组建起乡贤文化骨干队伍,开展政策宣讲、文艺宣传、文化服务等活动,凝聚引领发展的强大合力,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精神文明建设是‘管总’的,解决好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其他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各项工作就会再上新台阶。”区委书记王孝成这样认为。作为市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区,汉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总体规划,印发了《汉滨区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汉滨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十个一”标准和考核细则、办法。建设市级示范镇9个,区级示范镇10个,区级示范村196个。与此同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打造10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社区。
“育”为着力点 潜移默化树新风
“为夫正内、安分守法、惜身节用……”前不久,在大河镇兴红社区落成的康氏家风馆,馆内的家风家训文化墙将康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所蕴含的诚信、守法、勤劳、质朴等内容渗透在家规和许多康氏家族感人至深的美好故事之中,影响和教育着居住在这里的康氏后裔。
“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汉滨区不断挖掘整理推广优秀传统家风家规家训,先后有流水谢氏、牛蹄杨氏、建民惠氏等10余个家族的优秀家风文化被挖掘整理展示,走进千家万户。
而在时下,走进张滩镇奠安村,浓厚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里的文化园,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释着“诚、孝、俭、勤、和”的深刻内涵,村口的榜上,亮出的是身边“张滩好人”事迹,公布了全体村民通过的村规民约,家家户户挂起星级文明家庭标牌,亮出家规家训,乡村大舞台上演出的是接地气、沾泥香的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耳濡目染,新民风成风化人,而在以前,提起奠安村、“杨河沟”,却是远近闻名的“黑名片”、“烂杆村”。村支书一上任,头一件事就是抓村风村貌,让奠安村的民风得到根本扭转。
“人立天地间,百善孝为先;父母养儿女,恩情重如山……”清晨,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诵读《民风五字歌》已成为汉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土人物代言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打造乡贤文化、家风展示墙。开通互联网,购置了图书、服装、娱乐器材等文化用品,配备了亮化设施、配齐了健身器材,挖掘乡土艺术人才,发展240支乡村文艺演出队,汉滨区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活化的方式把新风尚与环境相融合,真正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感受到文明新风与生活密切联系,就在身边。汉滨区还依托“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道德评议活动,融合社会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农村道德激励机制,设立“道德信用社”,开设“道德基金”,发放“道德存折”,不断激发向上向善力量,引导广大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
“引”为主抓手 聚崇德向善正能量
张明俊、崔义胜、王远峰、周云康……
一个个普通名字的背后,蕴藏着“最美汉滨人”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近年来,汉滨区好人层出不穷。他们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他们中有爱岗敬业,待生如子,关爱留守儿童,并将十万元马云公益基金西部最美乡村教师奖捐赠给汉滨区红十字会的教师丁茂洲;有10年无偿献血40余次12000多毫升,挽救了40多条生命的张秀忠;有先后五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汉江及支流河道奋不顾身地救出五条鲜活生命的见义勇为英雄崔义胜;有拾金不昧的公交车司机张祥勋;有25年来,用一腔热情倾注社区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基层党员干部马英;有20多年来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婆婆的郭伟……
“每个先进典型都是汉滨人的一面镜子,是汉滨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汉滨人干事创业引领发展的力量源泉。”区长范传斌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的新时期汉滨精神。
在争做“最美汉滨人”活动中,汉滨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对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用“最美汉滨人”打造“最美汉滨魂”,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短短几年时间,汉滨区已连续举办四届道德模范和“最美汉滨人”评选表彰活动,已有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人被评为陕西省道德模范,7人入选“陕西好人榜”, 33人被评为安康市道德模范、54人被评为安康好人,411人被表彰为安康市文明市民,115人被评为汉滨区道德模范、20人被评为“最美汉滨人”,91人被表彰为汉滨区文明市民……
学有典范、做有标尺、干有方向。汉滨通过扎实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道德典型、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有效地激发了群众比文明、比干净、比孝顺、比致富的意识,形成了村看村、户看户的积极向上向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