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滨
汉滨“七种模式”助推工业扶贫
2018-08-06  来源: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金波)近年来,汉滨区把推进工业强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依托五里工业集中区这一工业大航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丰富的山地农副产品资源,把“荒山”变“基地”,把“田间”变“车间”,把“社区”变“工厂”,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获利、社会发展”的三赢效应,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帮扶新格局,成功创出工业企业“七个加法”扶贫新模式。zQh安康新闻网

“支部+工业企业+贫困户”模式。该区积极推动村级组织与社会资源有机融合,持续凝聚红色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680余家,覆盖全区230个贫困村。推行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的88个村,支部+社会组织+贫困户模式的16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2166户,贫困人口6290余人。zQh安康新闻网

“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依托全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等支柱工业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撬动民营资本,盘活农村资源,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当中,推动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全区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15个,规划建设面积41.7万亩,累计完成土地流转25.3万亩,完成投资18亿元,有3万多农户参与园区建设,覆盖农村人口12万余人。60个农业园区投产使用,实现产值16.2亿元,利润2.7亿元。农业园区基地已与5000多户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15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zQh安康新闻网

“工业企业+社区工厂+贫困户”模式。针对部分安置社区所在地距离城区远、贫困程度深、“三留守”现象严重、基础产业薄弱这一现状,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先业后搬”,大力建设“社区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全区已建成社区工厂30个,顺利投产5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解决就业600人,配套建设园区20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zQh安康新闻网

“工业企业+务工+贫困户”模式。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依托区域富硒资源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大力引进发展以富硒食品为主导的循环工业产业,实施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对扶贫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大做强,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力的发展支持。全区累计促成881名求职者与各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工业企业+技能培训+贫困户”模式。坚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新模式和“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新机制,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一项初级以上专业技能,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使贫困群众能通过自身能力促脱贫。全区培训贫困劳动力10000余人次,自主创业5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90人,为企业组织输送劳动力850人,落实培训上岗150人。zQh安康新闻网

“工业企业联盟+贫困户”模式。积极组织各企业(社区工厂)、园区建立帮扶联盟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强强联手,通过整合区域内外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将生产、服务、销售、物流、消费等农业产业关联环节、关联单位,以联盟为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创新营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为本地农产品上市搭桥铺路,为贫困户产业发展"种什么、养什么、干什么"支招,推动产业扶贫措施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抱团发展。zQh安康新闻网

“济贫帮困+贫困户”模式。全区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 从全区企业、农业园区等遴选出70个优秀企业结对帮扶70个贫困村,使全区形成“共赢发展”的大扶贫格局,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得到全面改善。同时,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采取与贫困居民“手拉手,结对子”、联合过党日、党组织生活、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贫困户做好事、送温暖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帮扶募捐等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贫困群众的浓厚氛围。zQh安康新闻网

 zQh安康新闻网

(责编:牟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