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涛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把大米卖到全国各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却带领全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大同镇杨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大同镇同鑫缘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荆纪康以全村人幸福生活为己任,多年如一日发展粮油产业,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家都不要急,排好队伍,家家有份,领了大米红红火火过大年。”农历腊月二十,大同镇同鑫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仓放米,理事长荆纪康一边热情的和社员们打招呼,一边亲手递上大米礼包。今年合作社水稻收成不错,产销两旺,村里人不但吃上了外销的精选大米还拿到了不少的分红。
2018年同鑫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杨庄社区为基点,辐射带动大坡、大道、枫树、老湾、元河、夹河、鱼姐、三里、袁庄等十多个贫困村2000余户种植水稻,采用同步同业、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全程托管等方式发展产业,其中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32人发展订单种植,以高出市场价0.8元的价格收购稻谷450吨,贫困户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增收36万元。不仅如此到了年底,合作社又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64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真正把农户镶嵌在了产业链上,让无技术,无资金,无劳力的“三无”贫困户也能同步踏上致富路。
“今年过年心里舒坦,又是领钱领米,又是领挂历春联,还有文艺演出,免费体检,确实要感谢荊纪康,没有他带领大家种植加工水稻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杨庄社区的刘志根不无感慨。过去杨庄社区还叫杨庄村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庄稼倒贴本,土地无人种、出力不得利,农民无事干”的现象,一度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困守家业,村子里幕气沉沉不见生机与活力。荆纪康也是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人,他当过厨师,做过小贩,办过食堂,开过酒店,一直在外打拼始终没有站稳脚跟。后来见多识广的他回到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副村长、村主任、一直到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村里的情况不能再这样下去了。2013年,经过深思熟虑,荆纪康牵头成立了大同镇同鑫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
都是靠土地吃饭,种药材风险低价值高,种蔬菜短平快效益好,种果树周期长收入稳,种水稻能有什么前途?面对大家的质疑,荆纪康坚定的迈出了第一步,他下水田学技术、引设备深加工,在村里人的冷眼旁观中,大力推广机械化水稻种植,提供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服务,投资17万元购置先进谷物烘干设备一台,投资16万元购置全省首条精米灌装生产线一条,挖掘农业生产潜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先后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7年被汉滨区政府授予区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现在荆纪康已经成为一个庄稼把式,他只要看一眼稻田,亩产多少绝对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荒芜的土地再度繁荣了起来,人们的内心重新燃起致富的希望,在荆纪康的带动下,村里人又重新做回了庄稼汉,几年间累计种植水稻3800亩,年人均增收2000元。生活好了手中有了余钱,村民们又想投资入股合作社,荆纪康来者不拒,照单全收。通过抱团发展,合作社不仅建成了大米加工厂,把精制大米推销到大江南北;同时还购置了各类农业机械,增加了租赁收入。多种经营实现了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利润60万元。杨庄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周边的人也来求经问道。荆纪康一视同仁,他开办农民培训技术学校,无偿传授水稻种植技术;尝试建立产业联盟,一起做大市场蛋糕。用荆纪康的话说“只要用心做事,专心经营,匠心打造,安康大米也能走进北上广深大城市的餐桌”。
“幸福总是打拼出来的”,荆纪康时常把这句名言挂在嘴边,记在心上。1月25日在同鑫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五周年大会上,荆纪康面对全村父老乡亲再次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幸福生活如期而至,物质享受不再是唯一追求,村里请来了专业班社表演文艺,村民们自编自导说唱新民风、歌唱新生活。当大家沉浸在欢庆丰收的喜悦中时,荆纪康却再次满怀激情踏上征程,这一次他要连夜装车,赶在过年之前为西安人送去年夜饭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