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滨
兴胜村的“硬”支书
2019-05-0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网讯(通讯员 柯贤会)汉滨区早阳镇有一位“硬”支书,他只认硬道理,专啃硬骨头,脱贫攻坚措施硬,产业结构调整硬,基础设施建设硬,说话办事硬,工作作风硬,人品修为硬,硬是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在时代的春风里换上了新的容颜。btc安康新闻网

其实,“硬”支书不姓硬,姓艾,叫艾礼彦,今年55岁,是汉滨区早阳镇兴胜村的党支部书记,过去这个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村里的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上水、电、路不通,男人不好娶媳妇,姑娘争着往外嫁,老人生病没法医,小孩上学不方便,人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艾礼彦小的时候就想着,如果有一天全村人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该多好啊!1996年10月,艾礼彦担任了原前进乡石坡村党支书,从那时起,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5年5月,原石坡村和原永胜村合并成了新的兴胜村,艾礼彦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艾礼彦义无反顾带领大家投入到新的“战役”中去。btc安康新闻网

“上级领导和艾支书抓着我们头发向上提,我们不能硬往下拽,我们要自食其力。”兴胜村4组的贫困户张德保见到我们高兴的说:“今年,我养了10头猪、2头牛,随便就脱贫了。”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艾礼彦带领支部班子成员动员村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从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向种植核桃、黄姜、拐枣等经济作物和养牛、养羊等家庭规模养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硬是让村上绝大多数群众的钱包鼓了起来。btc安康新闻网

在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因户施策,精准扶贫,采取八项硬措施:主导产业扶持17户47人,医疗救助措施帮扶12户12人,教育扶贫4户4人,劳务输出11户16人,政策兜底7户10人,生态补偿22户55人,危房改造14户29人,易地搬迁7户16人,这些办法让贫困户衣食住行有了基本保障,全村脱贫摘帽指日可待。btc安康新闻网

“原石坡村3、4、5组150多户400多人,都住在海拔六七百米的半山腰上,以前过河没有桥,路也是一条土路,经常有人骑车过河摔倒,遇上河里涨水,就无法通行了,现在河上修了桥,硬化了公路,山上的人出行一下就方便多了。”住在琉璃河边6组村民温荣有亲眼见证了这条路的变化。为了解决村上基础设施滞后问题,艾礼彦多方奔走联系,硬化3条11公里村道,新建了2条产业路,建成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室、卫生室,修建人畜饮水工程8处,完成农网改造,安全用电达到100%,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btc安康新闻网

艾礼彦妹夫的房屋在2010年“7.18”强降雨中受损开裂,门前道路塌方,妹妹多次去找他,要求享受有关政策和生活救助,艾礼彦说:“村上还有比你们条件差的,我又是村上支书,不能优亲厚友。”硬是不让妹妹领救济粮、享受房屋补助政策,其妹妹和妹夫因此事生了艾礼彦很长时间的气,后来,艾礼彦自己掏腰包借给妹妹一万块钱,帮助他们建房修路。艾礼彦说:“当干部不得罪人是假话,我宁愿得罪亲戚朋友,也不能没有原则,打铁要自身硬,自身硬了才能服众,才能赢得群众信任。”btc安康新闻网

20多年过去了,艾礼彦的脚步走遍了兴胜村的山山水水,足迹踏遍了兴胜村的每一寸土地,如今的兴胜村,一幢幢小洋楼如繁星镶嵌在大山在褶皱里,宽敞平实的通组公路纵横交错缠绕整个山村,清亮亮的自来水流进村民家中,家家户户养的牛羊健康成长,核桃、拐枣、黄姜、甜秆、黄姜铺满山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这一切美好的新农村景象与“硬”支书艾礼彦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btc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