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滨
农光互补,一地两用
2019-07-12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董良军 通讯员 鲍莹莹xnQ安康新闻网

远远望去,一块块离地2.5米、一字排开倾斜的光伏电板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在这一片蓝色的光伏板下,十几个村民正忙着搭建钢构香菇大棚。这不是发达地区的试验田,而是汉滨区大河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基地。xnQ安康新闻网

项目起始于“三变改革”。2017年,该镇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光伏扶贫和整村推进项目,在地理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同心村、兴红社区建设“万农生态光伏”集中电站项目。建成后,光伏板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咋“生金”又是他们琢磨的问题。xnQ安康新闻网

由于光伏电池板下无法种植玉米、土豆等喜阳农作物。经过反复考察,决定按照“农业种植+光伏发电”的方式,种植喜阴的香菇等农作物,形成建设1个光伏项目,可获得“发电收益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农产品订单收购收益+基地务工收益”的“1+N"光伏扶贫效应。xnQ安康新闻网

记者在现场看到,107亩的农光互补产业园里,除了20亩的大棚香菇,还套种了喜阴的辣椒、洋火姜、魔芋等农作物。“香菇只需少量散射光,在大棚上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既不占土地又能发电的同时,又正好为香菇遮阴,只要通风良好,避免雨淋,就有好收成。”同心村支部书记易光明说。xnQ安康新闻网

易光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光伏基地每天有十几个村民务工,工资一个月大概2500元左右,就算不在这打工,一年也能拿到6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分红。每一个菌棒约产2斤鲜菇,按目前每斤约6元左右的市场价计算,一亩香菇能卖36000元,扣除人工费和原料开支,一亩地的纯收益大概就是1万元。xnQ安康新闻网

“过去为了照顾小孩无法外出打工,现在好了,在门跟前每月就能挣2000多块,看孩子挣钱两不误。”村民胡侠这样点赞光伏基地的好处。xnQ安康新闻网

目前,该项目可覆盖贫困户100余户、400余人,预计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既降低了光伏产业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贫困户还可以获得土地租赁收入与合作社分红。可谓农光互补“1+N"、“一地二用”促脱贫。xnQ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