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滨
老董“搬迁记”
2019-08-06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张凡EfL安康新闻网

“叔,搬吧!”EfL安康新闻网

“不搬!”EfL安康新闻网

这是一名90后和一名50后的对话。EfL安康新闻网

王朋,1995年出生,去年刚当上汉滨区吉河镇汪河村的文书。董治全,62岁,汪河村11组人,是王朋帮扶的低保户。老董家里共有5口人,两个儿子文化水平低,都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有两个三四岁的孙子嗷嗷待哺。老董年纪大了,平时只能在家种种几亩庄稼,一家人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加上现在住的房子是危房,交通也不便利,老董觉得这辈子的生活都不会有什么起色了。EfL安康新闻网

刚到村上工作不久的小王,很快就摸熟了老董家的基本情况。可是,38岁的年龄差,比老董的两个儿子还小,小王要怎么做才能让老董信任他这个毛头小子呢?EfL安康新闻网

第一次见面。怀着忐忑的心情,小王来到老董的家:“叔,您好,我是你们家的帮扶干部王朋,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反映。”老董没看他,淡淡地说了句:“坐吧。”给他递了杯茶,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小王一个人坐着,环顾了一圈老董家的房子,眼前这栋有些破败的土墙房让他坚定信念:“一定要让老董一家搬出去!”逗了逗两个可爱的小孙子,小王起身跟老董道了别,结束了第一次的见面。EfL安康新闻网

“叔,我来啦!”从那以后,小王一有空就会到老董家坐坐。新的利好性政策下来,他总是第一时间告诉老董;汛期下雨,他不顾自己淋得湿透也要去看看他们的房子有没有漏雨,有没有安全隐患;主动帮老董的儿子介绍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闲了,他还会帮老董一起在田里割杂草、除害虫……天晴下雨,日出日落,田间地头,总能听到小王那声清脆的“叔”。小王用实际行动让老董渐渐地接受和信任他,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干起事来一点都不比其他干部差。EfL安康新闻网

其实,小王知道,老董已经领到了天山安置社区一套安置房的钥匙,同时他也知道,老董家里条件困难,所以迟迟没有开始装修,谁不想早点搬进新房子呢?可是,明明有更好的房子可以住,为什么还要一直住在这土墙房里!小王慢慢走向蹲在田里歇息的老董,清了清嗓子,试探着说:“叔,安置点的房子你去看了吧,光线多好呀,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要不,咱搬吧?”老董沉默了片刻,站起来径直朝屋里走去,留下一句“不搬!”和有些尴尬的小王。EfL安康新闻网

晚上,躺在床上,小王有些自责又有点矛盾,觉着自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但是也不能一直不解决问题呀,他第一天到老董家就决定要让他们搬出危房,住进新房,可是装修的钱怎么办?想到自己工作一年攒下的八千块钱,小王有些犹豫,不是舍不得,而是他已经把老董当成自己最亲的长辈,不想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先垫着,这钱必须得还给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王最终决定将这八千块钱借给老董。而另一边的老董,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小王忙碌的身影,奔走在自家的门前屋后,耐心地帮他解决各种大小问题,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这一家子好,是为了他们能住上安全宽敞的房子,他不能辜负了小王的一片苦心,老董决定明天就去把他辛苦积攒的一点存款取出来买装修的材料。EfL安康新闻网

第二天一大早,小王就往老董家赶去,而老董也出门要去找他,两人相遇在挂满露水的庄稼地,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喊了声:“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四周。老董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了,真好!小王觉得,老董的日子越变越好了,真好!EfL安康新闻网

王朋和董治的故事,是吉河镇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缩影。吉河坝社区联村领导寇小卫、驻村工作队长张乐、第一书记张恩省等多次前往分散建房“老大难”李辉峰家,通过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联系供电所帮助解决施工用电、水保站解决200米水管,利用自己的人脉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最合理的运输费和价格最优的施工队;镇农综站站长刘意为龙潭村九组张全学垫资1万元用于分散建房…… EfL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王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