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涛 周亭松
每天清晨,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环卫工就会挨家挨户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在固定场所集中堆放,定期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全新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从前“垃圾门前堆、苍蝇满街飞”的局面。七堰社区二组居民钟英钢对此深有体会,“现在蚊子少了,垃圾也不臭了,天天早上七点准时到户收垃圾。”
从去年开始,大竹园镇在七堰社区、粮茶村试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模式,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按照“自筹+奖补”原则,每户居民每个月只需交纳垃圾费15元。环境变好了,费用也不高,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七堰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锋说,“把原来的脏乱差局面变成现在的干净环境,老百姓也非常满意。”
改善小环境,保护大生态。身处秦岭深处、汉江上游的大竹园镇加快弥补人居环境短板,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生态,建成污水处理厂2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6个,严格管理,规范运行,避免了生活污水向汉江支流蒿坪河直接排放,同时,试点推行“猪——沼——园”产业生态化建设,建成集养殖、莲藕、茶园等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园区,让畜禽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下一步,我们要在农村改厕改圈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大竹园的环境面貌发生更大的变化。”大竹园镇人大主席李建立表态说。
环境治理生态好,村容改善颜值高。在汉滨区县河镇,当地大力推进道路、饮水、用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新民风教育,引导群众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综合执法。县河镇副镇长杨浩认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违法超建、明沟暗渠、公路边沟、重要河段进行严肃整治。整合‘护河、护林、护路、保洁’四大公益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汉滨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守好汉江水,护好秦巴山,建设好生态家园。目前,汉滨区各集镇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全区规模养殖场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农户改厕8.5万户,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秦巴山更绿、汉江水更清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