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鑫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晚饭后,在汉滨区五里文体中心广场,前不久建立的五里社区锣鼓队正跟着老鼓手的敲打节奏热火朝天地练习。
“以前怕过节假日和周末,儿女们都过来,麻烦得不行,但现在又盼着过,就想跟孩子们聚一聚。”年过六旬的村民李大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他在家除了忙忙农活,就基本没啥事了。白天,他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家院子、村头田地,晚饭后看看电视或刷刷手机。“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总觉得少点啥。有时也会羡慕以前的农村生活,大家没事聚在一起敲敲锣鼓,乐呵乐呵。”李大爷说,村里一些会敲锣鼓的,有的年纪大不玩了,有的跟儿女到外地生活,队伍散了,组织不起来了。
“很多老人除了打牌、聊天、看电视外,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有的甚至一片空白。”五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李永乐说,现在农村家庭不仅“空巢化”严重,农村老人“空心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进城打工,对留守老人的幸福感造成较大影响。
多年来,敲锣打鼓一直是五里镇的民间传统艺术,也是农村欢乐喜庆和业余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李永乐决定重建锣鼓队,把农村业余生活的快乐找回来。
原本认为建立锣鼓队是件容易事,但经调查摸排发现,难度还不小,没有器材,没有专业老师。五里镇得知这些困难后,立即协调镇文化站为五里社区免费配备全套的锣鼓器材,请来当地有经验的锣鼓演奏老师柳花安担任锣鼓队队长,从手势、步伐和节奏等方面手把手教。
“刚开始觉得敲敲打打很容易,但学了后才发现有难度。”村民张大爷是个门外汉,跟着老师从最初的简单手势动作开始学习起,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大家示范。学完后,他回家还找筷子代替鼓槌在废旧脸盆上练习,用拍手代替打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及和队员们的磨合,重建的锣鼓队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整齐划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一敲这个锣鼓,小病都没了,精神特别舒畅。”李大爷加入锣鼓队后,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孩子们也能放心在外打工了,同时把五里社区的乡愁也找回来了。“感谢村‘两委’班子为我们老年人做的这些事情。”李大爷说,村民在这些文娱活动中既增进了感情,又找回了快乐。
鼓声铿锵,锣声阵阵,催人奋进。李永乐在重组锣鼓队的同时,开始收集整理村里以前传下来的曲谱,通过保护、传承,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李永乐介绍,锣鼓这种表演形式在村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借着重建锣鼓队,村“两委”班子注重引入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让群众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同时,社区在农村新生活上继续投入资金,组织开展广场舞、唱歌、拉二胡、象棋比赛等活动。
现如今,通过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五里镇五里社区激发了村民们的“精气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下一步,该社区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带动群众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综合治理,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