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亚君 宋孝波 刘守斌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们‘张滩柑橘’味甘、肉嫩、多汁,欢迎大家品尝……”近日,汉滨区张滩镇5名驻村第一书记化身农产品“推荐官”,用直播带货的形式,提升张滩柑橘知名度,为张滩镇果农拓宽柑橘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柑橘50万斤。据了解,张滩镇柑橘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年产量150万斤左右。由于影响力低、销售途径单一等因素,销售情况不太理想。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张滩镇第一书记通过联席会议商讨,决定以电商+直播的方式,宣传推介“张滩柑橘”,提升品牌影响力。
张滩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助力果农销售柑橘
今年以来,汉滨区持续推进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整合优化资源,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治理共抓等方式,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同谋,打破地域壁垒,发挥驻村干部团队作战的优势,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实现从“就村抓村”向“抓村促片”转变,为乡村振兴驻入强劲动能。
高位谋划,组出新格局
为进一步把驻村第一书记这支队伍管理好、整合好、使用好,汉滨区组建服务团,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团长,分管乡村振兴的副区长任副团长,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全区26个镇(街道)建立53个帮扶服务小组。成立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工作专班,做好全区统筹调度、联络服务、指导各镇分团开展工作,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组团服务”工作,解决推进中问题13个,确保抓有方向、干有目标、讲求实效。同时,在汉滨区南北两山各确定一个镇作为试点,由区委组织部派员参加季度观摩会并点评,构建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有效平台。
全市基层党建推进会在汉滨区双龙镇观摩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工作
在大河镇先锋社区秦叶情现代农业种植基地里,汉滨区农业农村局派驻大河镇先锋社区第一书记、第三服务小组的组长马鹏正和几名市区农技中心专家在地里进行冬小麦品种实验,在不远处的食用菌大棚中和盆栽魔芋基地里,也吸引不少经营主体来观摩。
大河镇先锋社区第一书记马鹏和市区农技中心的专家在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
“我们分团初步制定了先进带后进、好村帮弱村、共同促振兴的机制。组团服务给各村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资源红利共享,有效提升了区域内资源的合理流动。”马鹏说。
大河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观摩交流
全区推进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帮扶以来,大河镇按照“一镇一团”的管理要求,迅速成立镇级服务团,由党委书记担任团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团长,所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按照“区位相邻、资源互补”的特点,将12名第一书记和17名驻村队员分成三个服务小组,马鹏作为原双溪片区第三服务小组的组长,制定了先进带后进、好村帮弱村、共同促振兴的工作机制。 根据各村的供需清单和项目共享机制,大河镇第三服务小组“组团服务”以协同联动、资源共享、产业共振和智慧共生为抓手,统筹了25万余元的物资,开展了15轮次的产业技术培训,同步带动了区域发展盆栽魔芋1.5万筐,高产优质粮油1000余亩,新增食用菌5万余棒,培育了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9名致富带头人。
互学互比,激发新动能
眼下已是深冬时节,户外天寒地冻、万物沉寂,然而汉滨区双龙镇双龙社区东粮和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是一派繁忙景象。生态养鱼大棚里,一个个鱼池整齐排列,几名工作人员正手拿工具和饲料,在各个鱼池间来回忙碌。双龙社区是汉滨区双龙镇集镇所在地,东与汉滨区晏坝镇相邻,南与平利县三阳镇接壤。长期以来,双龙社区以茶叶种植、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但主要经济收入仍以劳务输出为主,缺乏可持续、投资小、见效快和效益高的拳头项目。
双龙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助力“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座谈会
双龙镇高密度养鱼项目最早于双龙镇青山村先试先行,在项目投产见效的基础上,通过双龙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组织参观学习,传授先进经验,提供技术指导,逐步推广至双龙镇双龙社区。
自2023年8月项目启动后,为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区政府办驻双龙社区第一书记樊洪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全程参与项目立项、选址和申报工作,并邀请区级领导、行业部门及专家现场指导,仅用时80余天,帮助社区致富带头人刘东粮成立“东粮和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双龙高密度养鱼基地并投用,同时,协助申报产业奖补资金50万元。目前,已建成投用鱼池12口2000余立方米,累计投放鲈鱼、鲤鱼鱼苗2万尾,截至2024年3季度,出售鲈鱼、鲤鱼5000余尾,收益7万余元。
双龙社区东粮和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东粮正在喂鱼
汉滨区健全服务团运行机制,组织开展一系列交流观摩、风采展示等活动,激发工作活力。镇级服务团每季度轮流到各村开展1次观摩交流活动,适时邀请包联部门负责人和县级服务团成员参加,组织第一书记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共同提高。今年以来,将26个镇级服务团分为5个片区,每季度组织开展交流观摩,进一步激发驻村工作活力。
同时,统筹考虑各村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情况,打破村域限制,迭代升级“三联”工作机制,联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汉滨特色(茶叶、魔芋、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新格局。
互助互享,汇聚新力量
沈坝镇桥头村位于汉滨区西北方,生态良好、气候适宜,蚕桑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当地群众一直有兴桑养蚕的传统。合作社发展桑园面积达500亩,已建成标准化养蚕室1处,并注册了“圣叶梦”蚕丝被商标,同时合作社开发彩色蚕茧和石墨烯蚕丝被、桑枝食用菌等产品。
自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工作实施以来,服务团紧紧围绕蚕桑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补足基础设施短板,累计销售蚕丝被200多床价值30万元,同时筹资10万余元对大中专院校的新生进行资助。
“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工作实施以来,帮我们村链接了非常多的资源,尤其在农产品销售、助学帮学以及项目对接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沈坝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方益平说。
今年以来,沈坝镇以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促乡村振兴为目标,将9名第一书记分为两个服务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并进。“我们已组织第一书记开展研讨交流4次,收集需求清单15条,让各村‘单战’变为‘团战’,不断推动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沈坝镇党委副书记杨勇介绍。
紫荆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助力秋收
汉滨做实三张清单,统筹调配。各村“四支队伍”统一研定,建立“资源、项目、供需”清单,各村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员和帮扶单位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在镇(域)内统一汇总、统一整合、统筹使用,通过以强帮弱、以大代小、供需清晰、互惠互利,形成资源整合推动、项目调配拉动、供需合力联动。
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开展以来,开展观摩交流80余场次,全区共建立资源清单事项421个,各镇(街道)累计完成资源调配200余个,建立项目清单240个,解决帮扶事项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