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贤臣
“安贫可耻 脱贫光荣”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在汉阴县汉阳镇磨坝村到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促发着当地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着自我挣脱困境的精神食粮,鼓励着村里人们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党风促民风 脱贫最光荣
地处汉水之南,汉阴南环线之侧,磨坝村占据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优势,但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同样占据着村内发展的劣势。唐年仲就住在这个深度贫困村的最偏远山头,小地名叫乱石沟。如果没有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像他这样的许多乡亲们可能永远也走不出这座大山。2017年开始,组织派驻村帮扶干部队伍来到这里开展脱贫攻坚,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包联磨坝村,这个村属于该县深度贫困村,也是最偏远最艰苦的一个村。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帮扶干部统一乘车翻过十八道梁,越过汉江,涉过十八条河,上七里坡,下八里坡,行驶112公里颠簸山路抵达帮联村部,然后干部们再徒步走15公里到户上。一晃,两年过去了,有过辛酸苦辣,但是历尽千辛万难,刻在他们心中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帮助帮包户摆脱贫困。
让一个深度贫困村走向富裕,这就须要帮扶干部们立下愚公志。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村里,关心着这里的乡亲。干部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引领村民转变思想,脱贫致富,磨坝村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党的政策好,县里来的干部都热心的帮助我们,但也要我们好好干才能走上富裕,我不甘心贫困!”这是贫困户唐年仲发自内心的感慨。
整村推进展新貌 产业扶贫促增收
村有特色产业,农户才有致富门路。“想要摘掉贫困的帽子就必须实实在在地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村支书曹振波坚定的说。
为了让大家鼓起钱袋子,磨坝村先后大力发展产业,结合自身实际依托镇园产业联盟,分别与民康公司、小仓公司、颐品庄园签订协议,山上发展花椒、拐枣,山间发展中药材、林下椴木香菇木耳,山下发展羊肚菌、甜玉米、太子参等产业。磨坝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决心要把“青山绿水打造成为金山银山”,磨坝村发展特色产业实际上就是为群众找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主搞产业,唐年仲抵抗情绪还是很重,一百个不愿意。帮包干部想尽办法从侧面鼓励引导,与他拉近感情,多次跋山涉水登门答疑解惑,帮他制定发展计划,坚定了他的信心。唐年仲准备大干一场,今年他种植花椒10亩,段木耳香菇10架,养猪1头,同时还准备继续搞好种植业,让儿子和妻子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这样算下来,年均收入还是很乐观的,摆脱贫困没有问题。
搬进新房子 幸福来敲门
腰包鼓起来,新居搬进去,唐年仲一家四口即将搬进属于自己的新居。说起搬迁入住,唐年仲欣喜之余却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说实话,政府盖好房子把钥匙交给我,我当时还有点犹豫,因为考虑到搬迁到天池小区不仅没钱装修而且搬下去后吃喝开销处处要钱,所以一直没想好,后来帮包干部长为了这件事,多次来跟我做思想工作,渐渐地解开了我的心中忧虑,现在想想我刚开始思想真没转过弯,党的好政策确实给了我们温暖,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其实,唐年仲当初的考虑不无道理,为了让易地搬迁贫困户能够搬得动稳得住,县镇两级因地适宜化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一方面发展产业,安置劳动力。另一方面出台旧宅基地复垦和搬迁奖励政策,从根源上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
住有所居,解决了时下贫困人口重要问题。据悉,磨坝村易地搬迁55户,其中交钥匙工程14户已经全部入住,本镇安置和跨镇安置41户全部领取钥匙,预计今年5月份全部装修入住。
贫困户搬进了新居,生活有了保障,收入有了更高的来源,这就是老百姓的幸福。下一步,村里打算继续壮大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搞好基础设施,把村里的特色绿色产业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村民增加收入,让幸福之花盛开在每个乡间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