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丹
像水一样温和从容的他,在手术台上能一站几个小时不累不困,瘦弱的身躯里有着在汉阴扎根苦干的劲头,他说:“我心里没想得特别复杂,也就是换一个地方给患者看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提起苏陕医疗协作,溧阳市人民医院第二批对口支援医疗队队长史涛这样说到,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医者”的高尚情怀。
史涛,男,汉族、1982年7月10日出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2016年以来,在苏陕两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紧密合作下,苏陕两省不仅建立了扶贫协作联席会议机制,而且在建立市际结对关系基础上,持续完善建立县际结对帮扶关系。在此背景下,史涛于2018年10月底被溧阳市卫健局选派至陕西省汉阴县参与苏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
一份使命,躬耕杏林
溧阳和汉阴,相隔千里,地域的差异,让初来汉阴的史涛有些不适应,但汉阴县人民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让他倍感温暖,他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投身于当地医疗工作。“苏陕协作早在十几年前就结下了渊源,来到了汉阴,我们就是汉阴人!”他总是笑着这样说,透过金丝边眼镜,他温润的目光似乎又多了几分坚定。
在新的岗位上他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外科医生凭的是“手艺”,技术活儿不能垄断,要着眼于学科发展,不断培养带教年轻医生。”他常这样说。在他看来,科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培养人才,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日常工作中他开展教学查房工作,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下级医生;针对科室薄弱环节,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定期在科内开展业务学习讨论,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使大家的理论、业务水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短短几个月时间,他结合汉阴人民医院实际工作,先后开展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等新技术项目。手把手的带教科室医生开展了县医院开展较少的术式,如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
一份真情,奉献百姓
一位近90岁的高龄患者,血尿入院,确诊膀胱癌晚期,因心肺功能欠佳,且多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法放置截石体位,辗转西安、安康各大医院,都拒绝为其手术。后家属听说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江苏过来的专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外二科。史涛详细追问病史,结合患者的病情,如果不行手术,仅持续性血尿就会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在和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征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在平卧位,双腿稍打开的情况下,史涛为患者进行了膀胱恶性肿瘤姑媳性电切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患者血尿消失,患者及家属都表示万分感激。类似于这种事例不胜枚举,他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术得到了全院各科室同事和汉阴患者的点赞。
除了做好日常临床工作,史涛还经常跟随县医院巡回义诊队伍深入到汉阴县贫困山区开展义诊,在了解到一些深度贫困村医疗资源匮乏,群众看病难之后,他主动要求下到基层,到贫困镇村去为更多的贫困群众服务,让出行不便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他还定期到当地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教学、指导及查房等工作,给基层卫生院的医疗队伍带去了新的治疗理念,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使当地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一份收获,写满艰辛
短短的1个月时间里他先后收到了汉阴患者送来的数面锦旗和数封感谢信,面对患者的感谢,他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由于他在汉阴工作期间表现十分出色,常州晚报多次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门报道。他在汉阴工作和生活期间感悟颇多,并将心得体会转化成文字写出了数篇高质量的文章,分别发表在扬子晚报官网、溧阳时报、西部网等多家媒体。 支援期间他挂职汉阴人民医院外科二病区副主任,期满后被汉阴县人社局、汉阴县卫健委联合发文授予“苏陕合作”优秀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在他心里,他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将自己的一片丹心献给了秦巴山区的老百姓,将自己的医疗技术留给了汉阴的医疗事业。正如他在“汉阴四味体会”中他这样写到:“些许的酸辣和辛苦,掩盖不住工作里的甜,顺利的完成一台手术,这就是一种甜;患者术后的恢复,这是一种甜;为同事们进行学术讲座,这是一种甜。甜而不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