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凌功
脱贫摘帽在即,汉阴县铁佛寺镇以深入推进“三个一”产业合作社产业发展为抓手,掀起全镇秋冬产业发展新热潮。
“蒋会计,你现在是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了,希望在你的带领下合作社产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铁佛寺镇双喜村党支部书记钱久民对刚刚被确定为双喜远发展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的蒋达军说道。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蒋达军是双喜村本地的产业发展能人,办有自己的合作社,并且是村党支部委员、村会计。双喜村远发展业合作社瞅准他发展产业眼光准、经验足,特地聘请为双喜村远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负责合作社产业发展全盘工作。蒋达军也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三个一”产业合作社签约的职业经理。像聘请蒋达军这样职业经理人的合作社,目前铁佛寺镇已有3个。
为破解发展产业难选带头人,建成园区后续管理困难等难题。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铁佛寺镇在全县率先启动职业经理选拔工作,按照头脑灵活、经验丰富、实干担当的标准,在各村“三委”班子成员中挑选本村产业发展职业经理人,并与其签订职业经理人合同,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职业经理人权利和义务,以及确定其薪资待遇、入股金额和实物担保。目前,铁佛寺镇已有3个村完成职业经理人选拔工作,其余各村均已有职业经理人发展对象。
选好了产业发展带头人,铁佛寺镇各合作社主导产业明确,土地流转和平整、组织人员园区务工、种苗采购和栽植等工作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邱主任,你负责罗公庙产业点的土地流转、平整和苗木栽植工作;刘书记,你负责谢家湾产业点的土地流转、平整和苗木栽植工作……”集中村支部书记唐家明安排工作道。
为确保快速推进集中村产业发展工作,在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园区建设任务,集中村针对5个产业片区成立了5个产业发展责任小组,分别镇联村领导、镇联村站所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和第一书记主抓并明确配合工作人员,按照“带好一顶帽子、穿好一双靴子、拿好一把铲子”的工作要求,在产业建设一线蹲点盯进度、盯质量,确保建设任务在规定时间完成。
“一个60厘米*60厘米的坑2元钱,每天按照挖合格坑的数量结账。”正在铜钱花椒园务工的贫困户赖延林说道。
为调动在园区务工贫困户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铜钱村一改往日按天付工资的务工模式,采取绩效务工模式,按照挖合格种植坑数目兑付人工工资。“以前按天结算工资,效率不高,最多能挖30到40个栽植坑。现在多的一天能挖60个栽植坑,少的也能挖40个,按劳分配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人也没有任何怨言。”铜钱村产业带头人张行国说道。
集中村和铜钱村的例子,是铁佛寺镇在探索产业发展过程中鲜活的实例。自全面开展“三个一”产业发展项目以来,铁佛寺镇不断夯实工作责任,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全镇产业建设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完成土地流转2260亩,平整土地1915亩,建成50亩以上连片产业点2个。
“病虫枝、下垂枝、霸王枝都要及时修剪,不然影响整个花椒树的发育。”村民王明德开心地和乡亲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为了持续做好产业发展工作,切实提升村民农业技能和素质,按照各村产业发展规划,铁佛寺镇先后邀请农业专家和产业大户到村,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经验交流、答疑解惑等方式,向村民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经先后花椒种植、香椿种植、蚕桑种植养殖、猕猴桃种植等多类技术培训1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00多人次。
除了引进专家和大户到村传道授业,该镇积极组织产业发展带头人和能人大户前往兄弟县区和乡镇学习先进经验技术。
“这次到中坝猕猴桃园区看看,我坚定了合一双硒专业合作社发展猕猴桃的决心。回村后,我们将加紧和陕果集团的对接,邀请技术人员来指导合一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合一村主任、产业发展带头人王贤波坚定地说道。
除了组织产业带头人和能人大户前往城关镇、观音河镇参观学习猕猴桃园区建设和猕猴桃种植技术。该镇还组织人员前往汉滨区堰坝镇田坝社区、瀛湖镇西坡村考察香椿种植技术。通过外出考察交流,在坚定各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信心的同时,要求各产业带头人学习兄弟镇村先进的园区管理、作物种植经验,为各合作社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