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兆舟
“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你们这些好干部。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儿子的病好了,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杨运兵紧紧地握着沈桂洋的手说,热泪不禁从他褶皱的眼角滚落下来。杨运兵是汉阴县涧池镇新华村五组贫困户,前不久被胡蜂蜇伤住院才回到家中,第一书记沈桂洋就来看望。谈起一年来家庭变化,他觉得以前想都不敢想!
杨运兵原来住的地方人称鹰嘴崖,交通不便,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早已是危房。60多岁的老两口和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36岁儿子,守着家里的5亩土地,养着2头牛、2条猪、15只鸡和1条狗。初次接触农村工作的沈书记被老杨家中贫困程度深深震撼,但心里却已经默默的为老杨脱贫的事情盘算起来。
老杨生性谨慎倔强,前几次接触,他不愿意跟沈书记交流。沈书记得知他家收割水稻缺人手,就去帮忙。当他拿起镰刀下到田里时,老杨在想:他可能只是做做样子吧。没想到沈书记这忙帮到了底。收工后,老杨对沈书记热情了。从那以后,老杨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沈书记说。
老杨的房子属于D级危房,没有危改的必要了,只能建新房。考虑到鹰嘴崖交通不便,新华村村委会计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就近为他修建新房,但老杨舍不得他熟悉的房子和土地,多次做工作他也不愿搬迁。沈书记用上了他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一套方法,耐心的给他分析就近建房的好处,终于说动了倔强的老杨。
老杨搬进了新房,沈书记又犯愁了,老杨家庭收入不稳定,不能实现稳定脱贫。沈书记鼓励他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老杨虽然家里穷,但没去找过村镇要救济。后来,沈书记帮他申请了村级道路保洁的公益性岗位。老杨很看重这个岗位,他负责的那段路比家里的院子打扫的还要干净。
老杨的儿子有间歇性精神病,因老杨居住偏远,信息不灵,又缺钱治病,一直没有治疗过。沈书记了解后,主动到安康联系了一家精神病院,办理了免费治疗手续,只需缴纳一定的生活费。老杨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生活费,便推托暂时不治疗。沈书记得知原因后想办法为老杨筹措到这笔费用,将儿子及时送往医院。
9月初,老杨和老伴都被胡蜂蜇伤了,因担心家中牲口无人照料,就自己在家用草药涂抹治疗,沈书记知道后,立即安排好老杨的家务,将老杨和老伴送到镇医院,并帮他们办完所有住院手续后,才安心的离开。
沈书记每天都继续奔走在新华村的家家户户,他总是耐心的听着群众诉求,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和“老杨”的故事,只是他开展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沈书记的带动下,新华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热情便民代办,真心真情帮扶,贫困户自强自立,主动摆脱贫困。2018年以来,全村危改房屋58户,易地搬迁16户,村民全都住上了安全住房。全村种植订单油菜1000余亩,有机水稻800余亩,养猪500余头。梅花鹿、乳鸽、锦鲤等产业特色养殖带动了72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安心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老弱劳动力能在土地上耕耘着脱贫的梦想。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870元提高到4500元,一般农户人均收入从7480元提高到9500元。
沈书记用他的淳朴、热忱与真情,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主动为贫困户排忧解难,让贫困户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