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阴
聚心聚能聚活力
2020-10-10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王凌功K3Y安康新闻网

近日,走进汉阴县铁佛寺镇,一排排灰白色的楼房矗立在中河岸边,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纵横贯通,各类美化、绿化、亮化景观引人注目,整个四合安置小区一片节日祥和的景象。K3Y安康新闻网

“去年6月份,我们家从合一村红岩沟搬到四合安置小区,小区环境特别好,孙女上学也方便了,我在桑园里务工,日子越过越好。”王贤贵谈起搬迁后的生活,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K3Y安康新闻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铁佛寺镇先后建成了四合安置小区、龙泉小区,572户搬迁群众通过易地搬迁住进了新社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搬迁群众如何尽快融入、就近就业、就近办事等问题亟待解决。K3Y安康新闻网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该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为出发点,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引导群众安居乐业。K3Y安康新闻网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集镇社区统筹新建了便民服务、红白理事、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物业管理、矛盾调解、平价购物等中心,选举成立了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工青妇组织,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群众自治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全镇9个党支部43名党员全部转入集镇社区党支部,2206名群众也通过选举成立了居委会。K3Y安康新闻网

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四合安置小区新建了党群活动中心,配备社区干部3名,聘用公益岗位3人,推选楼长10人,落实了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K3Y安康新闻网

粟小艳是四合安置小区的网格长,每次召开网格长会议她都积极参加,为社区管理建言献策,平时小区里出现了矛盾纠纷她也会主动帮忙化解。今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她与其他社区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排查工作,给小区群众树起了一面旗帜。K3Y安康新闻网

“我从合一村搬迁到小区,居民们选我为楼长。我觉得有了楼长,群众遇上困难就有了‘主心骨’。一些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都由楼长负责管理,矛盾纠纷都由楼长调解,邻里之间关系也更加和睦融洽了。”粟小艳说。K3Y安康新闻网

为了解决新建集镇社区无产业园区的难题,该镇通过“三联”促发展机制,与四合村党支部联合共建永发蚕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产业,实现产业园区共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K3Y安康新闻网

“通过征集双方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四合村决定与集镇社区联建产业,共同发展桑园500亩,养鸡3000余只。”永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张培永说。K3Y安康新闻网

永发蚕桑专业合作社由327名贫困户通过奖补资金出资组建而成,为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合作社选聘了职业经理人,成立“五部”,合作社走向了规范化发展道路。新组建成立集镇社区党支部后,由于合作社部分园区位于社区管辖范围,双方开始探索联建共赢。今年8月,抢抓汉阴县推行“三联”促发展机制机遇,四合村和集镇社区顺利达成联建协议,成功搭建产业联建平台、互利共赢。K3Y安康新闻网

“刚开始社区部分居民对合作社并不认可。后来,通过社区党员干部宣讲教育,讲清了桑园管理模式、养蚕模式,后期如何销售、怎么分红等事项,村民们听明白后决定先试一年。”集镇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汪海东说。K3Y安康新闻网

最近,搬迁户周秀菊拿到了刚发的1000多元工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都是在外务工的丈夫寄钱给我,现在每月我也可以自己赚钱了。”周秀菊自豪地说。K3Y安康新闻网

“以前合作社种桑,都是吃‘大锅饭’,群众动力不足。现在,除了合作社自身养蚕外,还鼓励搬迁群众养蚕。由合作社提供原料和场地,搬迁户出劳力,卖出蚕茧后每张给合作社600元,其余为搬迁户个人所得。今年,收获了蚕茧2000斤,收益了40000元。下一步,合作社有信心发展壮大产业实体,夯实集体经济根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张培永说。K3Y安康新闻网

为了更好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安置小区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建立动态就业基础台账,掌握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在主动外出联系送岗位的同时,积极鼓励群众在社区工厂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就业增收。目前,已有100余人就近解决就业问题,600余人外出就业。除了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为了丰富搬迁群众文娱生活,社区党支部组建成立了广场舞、花鼓戏等多个文艺团体,定期组织露天电影和文艺演出,让群众方方面面感受到党支部带来的温暖。 K3Y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