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静雯
汉阴县以秦岭、巴山、凤凰山、汉江和月河形成三山夹两川之势,月河沿线土地平坦肥沃,盛产瓜果蔬菜,汉江两岸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适合茶树生长,全县按照“南茶北果川道园”的整体布局来规划产业发展,以茶叶、蚕桑、猕猴桃为三大主导产业,促成产业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
在秀丽的汉江北岸,与峭立的凤凰山相望,群山延绵的漩涡镇金星村,全村发展茶叶产业园5000余亩,一层层梯田式茶园,像一条条丝巾在群山间飞舞、缠绕,山头绿意尽染,原本寂寞的山头充满了圆润和灵气。陕南人素来有喝茶的习惯,无论男女老少,早起和午后必要泡上一杯清茶,喝了提神醒脑。
茶产业也成了当地人致富的“金叶子”,有劳动力的家庭素来就会种上几亩茶树,一来可以供自己喝,二来也可以加工售卖,但因为规模不大,所以没有茶叶加工厂,都是家庭作坊式手工制作,非常原始,非常生态。脱贫攻坚以来,按照整县的产业发展规划,沿江的漩涡镇和汉阳镇各村建立产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大力建设茶叶产业,扩大园地规模,新建了茶叶加工厂。春天,绿叶刚刚冒尖,采茶女已经唱着山歌,穿红戴绿走进茶园,为山头增加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说到产业建设,不得不说一下汉阴县的蚕桑。汉阴平梁镇数千年来一直有养蚕历史,以前百姓靠蚕桑养家糊口,只要精心饲养,旱涝保收。如今,蚕桑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根根银丝就是搭建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
搬出大山,走进城镇,已经成为很多深山老百姓的共识。脱贫攻坚期间,汉阴县有17900余人从偏远山区搬进了城镇定居,实现了下雨天出行脚不沾泥的美好愿望。
该县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138”模式,就是在搬迁社区建立一个支部统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的管理体系。一个社区成立一个党支部,负责搬迁社区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管理工作,将党建、物业、就业、平安建设等纳入网格化管理,一个社区至少建一个社区工厂和一个产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稳定增收问题;小区内有便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平价购物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民事矛盾调解中心、文体活动服务中心、红白理事服务中心等8个服务中心,维护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胜仗,汉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出诸多工作亮点,产业扶贫“三个一”做法、“11331”扶贫资金管理、“321”基层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模式、“123”健康扶贫、“五个全覆盖”教育扶贫、“交通扶贫和网络扶贫等等,创造了汉阴历史上众多的前所未有。
走进汉阴,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凤凰山云海和万亩凤堰古梯田,还可以在绿水绕青山的观音河湿地公园惬意漫步,饿了有“汉水蒸盆”、白火石氽汤、烩面片、米儿馍、蕨粉皮、面鱼儿等汉阴特色小吃,让人舌尖生香,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