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琪雅 苏凌云
在推行“三联”工作机制中,汉阴各镇依托资源优势,采取以强带弱、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将村和村、村和企业之间结成联建对子,实现互利共赢。
眼下正是酿酒期,位于双乳镇三同村的颐品庄园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整理运送来的拐枣。双乳镇三同村村民王家庭,在庄园务工一天能挣将近100元,干活不算累,家里人也很支持。
在三同村和玉河村,有土地资源、劳力资源,但是缺乏发展项目,缺少技术支持,导致产业发展落后,而颐品庄园也正面临原材料供应无保障问题。三同村党支部联合玉河村党支部与颐品庄园公司建立“村企”联建对子后,联建各方共同商讨,按照“就近取材、带富乡亲”的思路,流转闲置荒坡、林地,用于种植拐枣等酿酒原材料,并在两个村分别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联盟,带动了村集体、涉农企业和农户三方受益。
两个村之间共创发展环境、共用技术人才、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了经营理念、农业产值、管护技术,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村集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扩大了企业产出规模,有力推动双乳镇打造“中国拐枣酒文化之乡”。
“我们是今年成立的新班子,玉河村是老班子队伍,以老带新,他们给我们传授了很多工作经验。‘三联’工作机制开展以来,颐品庄园给我们教技术、促销路,我们的拐枣产业规模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带动务工200余人次,每亩地平均增收800余元。”双乳镇三同村党支部书记熊波说。
双乳镇以拐枣酒闻名,而在涧池镇,通过村村联建,也让汉阴地道的秆秆酒催生出了经济效益。涧池镇发展前列的西坝村与较为落后的马鞍桥村联建后,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精心谋划产业发展。
涧池镇马鞍桥村党支部书记沈成介绍,西坝村地处集镇,土地资源稀缺,而马鞍桥村属于山区,地广人稀,两个村集体按30%的比例投资,能人大户投资40%,在马鞍桥村建立硒地酿造有限公司,通过“三联”工作机制,两个村实现了集体收益、群众利益、产业效益三赢的局面。
近年来,公司收购村上种植的甜秆、大米、甘蔗约15万千克,生产成品酒近1.5万千克,实现毛收入150万元,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受益。与此同时,两村联建了红桃、生态养殖、康养民宿产业项目,通过各自成立劳务公司,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吸纳马鞍桥村劳动力成功就业,鼓励能人大户在西坝村经商办企业。
“我们村上没有的资源,马鞍桥村有;马鞍桥村没有的资源,我们村这里有,这样就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我们总结的经验就是,两个村在乡村振兴中会继续联系更紧密,配合更密切,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涧池镇西坝村党支部书记谢小春言语间忍不住的兴奋。
在“三联”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县、镇、村、企紧密联系,互帮互助,实现了党建工作上水平、特色产业有规模、旅游经济有进展的目标。“党建是抓手,服务发展是目的,推行‘三联’工作机制,出发点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落脚点是倒逼基层党组织把重心放在促乡村振兴、抓发展上来,通过支部结对联建,促进优势资源效益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真正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汉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子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