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京保 通讯员 杨勇 刘定龙
陕南汉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4月的汉阴大地,春和景明,万象“耕”新,一座座水库像一颗颗明珠闪烁在青山之中,灌溉着万顷田地,滋润着千家万户,处处呈现出碧水共蓝天一色的美景。寻访汉阴水利,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共同绘就的动人画卷。
小型水库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态等多重功能,其能否安全运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汉阴县把小型水库建设与管护作为防洪保安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以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覆盖和社会化管护全覆盖为目标,探索建立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社会化管护、多元化共享的小型水库管养体系,有效破解了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运转不畅等难题。目前,全县40座小型水库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比率达到100%,建立稳定管护经费渠道比率达到100%,推动小型水库实现从保安全向保安全和增效益并重转变。
标准化建设 筑牢除险加固基础
沿着月河北岸梧桐沟支流行驶约20分钟,一座宛如一面明镜般熠熠闪亮、映衬着水清岸绿秀美图景的梧桐沟水库跃入眼帘。
位于汉阴县城关镇长窖村的梧桐沟水库,2000年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枢纽工程,运行时间较长,工程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与全县大多数小型水库一样,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建于上世纪末期,多为边设计、边施工、边运行的“三边”工程,存在工程老化、运维薄弱、设施不配套、权责不清晰、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
小型水库作为全县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彻底解决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突出问题,汉阴县以安全度汛为目标,对全县40座小型水库逐一进行安全鉴定,按照“规划先行、重病先治、轻病缓治、精准施策”要求,全面开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21年,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长窖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为水库系上了一条“安全带”。通过除险加固,水库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保障了下游500亩农田灌溉和约3000名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在水库工程建设中,汉阴县统一按照有管理站房、有抢险道路、有监控设施、有观测设施、有专人管理“五有标准”规范化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小型水库已全面完成安全鉴定,投资1.2亿元对全县40座小型水库全部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已验收合格正常运行。
社会化管护 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黄鳝沟水库是平梁镇新河村的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下游1800名群众的生活用水,水库管理房就设置在水厂内。
今年45岁的新河村村民徐有栋,因为以前干过水电工、会技术的他,被聘为水库巡查管护责任人,同时他也是新河村供水管理员,兼顾巡查水库和管理供水,每月平均有2000块钱工资。
徐有栋平均每天都要去水库一次,根据规定的巡查路线对水库的安全和环境进行全面的“体检”。检查中,随身携带的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将现场情况同步实时录入汉阴县水利局的数据后台。
“公司专门组织了培训,还配备了服装、设备、物资,我的主要任务是日常巡查、汛期值班报汛、水库保洁、设施维护等。”对于现在的工作,徐有栋很满意。
由专人负责巡查水库,源于汉阴县推行的社会化改革。2021年开始,汉阴县在小型水库中全面推行社会化管护,将全县40座小型水库交由汉阴县农村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和汉阴县观音峡水利工程有限公司2家国有公司运营管理,2家公司分片负责、同台竞技。
负责全县小型水库管护的2家国有公司,组建管理项目部,落实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巡查管护责任人、安全监测责任人,为每座水库确定不少于1名巡查管护责任人。
汉阴县观音峡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全县的20座水库,董事长武红刚介绍:“公司从水库所在地优先聘请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管库员对水库进行日常管护和维修养护,对每座水库实行物业化管理,为每座水库提供‘保姆式’服务,杜绝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为全面落实管护经费,汉阴县建立了管护主体筹措、上级财政补助、县级财政兜底的小型水库管护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通过上级补助加县级配套经费筹措方式,为每座小型水库按照每年不少于14万元的标准足额落实维修养护经费,50%用于重点项目维修养护,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规范化管理 提升维保管护质效
在黄鳝沟水库管理房,记者看到了墙上的水库管护服务办公室岗位牌,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巡查管护责任人、安全监测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一目了然。除了岗位牌,墙上还悬挂了11项水库管理规章制度。
为提升管理水平,汉阴县持续健全水库管理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汉阴县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小型水库管护员职责》《小型水库巡查制度》等制度,对水库安全管理职责、防汛抢险、维修养护、巡视检查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并每年审查批准;科学制定每座小型水库《水库调度规程》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形成了一整套有章可循、规范实用的运行管理机制。
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作,覆盖政策、管理、资金、人力、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汉阴县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水利、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水库运行管理纳入河湖长制体系,夯实了管护主体责任,为全县水库运行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汉阴县出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明确小型水库产权,各镇对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负主体责任,对管理与保护范围进行确权划界。
既有效督促乡镇落实水库管理主体责任,又充分调动服务企业积极性,为此,汉阴县制定出台《汉阴县小型水库管理考核办法》,主管部门对水库权属所在镇和运营公司实行“双重考核”,以通报形式公布半年考核结果,对考核评分排名靠前的镇年度维修养护资金予以倾斜奖励,排名靠后的予以扣减;运营公司年度经费拨付依据季度考核结果实行扣减。
多元化共享 统筹发挥综合效益
在城关镇中坝村的陕果集团汉阴猕猴桃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这是目前汉阴县辖区最大的标准化产业种植示范园,1500亩长势喜人的猕猴桃,离不开园区上游清水沟水库的滋养。
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邦勇告诉记者:“清水沟水库是汉阴县第三大水库,1979年建成,2014年除险加固,水库不仅是全村8200人的生活用水来源,还服务猕猴桃产业园和十天高速汉阴服务区。”
清水沟水库既是饮用水水源地,又有安全度汛的要求。全县40座水库中,有12座水库是饮用水水源地,汉阴县实施库厂联合运营,3 座水库的管理房设置在水厂内,20座水库的巡查管护人员为农村供水管水员,通过水库水厂联合运营,既有效保护水源环境,又合理调度使用水资源。
依托水库生态资源优势,汉阴县积极探索水库开放共享模式,将水库作为重要的景观休闲点,逐步推动水库亲水栈道、环库路、垂钓台等设施建设,打造集生态型、文化型、智慧型于一体的水库景观,做到还水于民、还绿于民。
黄鳝沟水库大坝上,记者看到刚安装好的视频和雷达监测系统,几个工人忙碌着调试渗流压力监测设备,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大坝坝体及表面埋设水尺、变形、渗流量监测等及设备,跟手机和电脑联通,既能实时监测到大坝渗流情况,又可以显示水库巡查人的活动轨迹,为判断水库是否存在隐患和巡查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路线巡查提供了智慧化支撑。”
汉阴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扬介绍:“汉阴县全面完成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安装视频监控和水雨情遥测系统,与河湖长制管理平台实现联网管理,通过网上实时监控实现远程调度,由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有效保障调度指令快速反应,推动小型水库管理由粗放型和人工管理向专业型和智能管理转变,确保防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