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文艺)4月15日,春暖花开,应双乳镇南窑村邀请,笔者第二次走进南窑村隆忠平家。在双乳镇南窑村大桥下的空地上,只见一大一小的黄牛正悠闲地吃着草,牛脖子上挂着的铃铛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和隆忠平的牛圈里传来的“哞哞哞……”的叫声,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面。
一只手灵活地给牛配药、注射,对失去一条胳膊的隆忠平而言,这样的动作已没有难度。三年前从5头牛起步,到如今有存栏牛13头,年售牛10余头,隆忠平自家新建的标准化的牛圈见证了他的脱贫历程。7岁时,隆忠平遭遇一场意外,失去一条胳膊。成家后为了养家,隆忠平养猪、养蚕、打零工,但生活依然过得十分艰难。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隆忠平写了申请书,经民主评议公示,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也就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养牛每户扶持3000元,养猪两头以上每户扶持1000元……”2016年,汉阴县出台脱贫攻坚奖励扶持政策。帮扶工作人员在落实扶持政策时,了解到隆忠平以前开过诊所、放过羊、养过牛,有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他本人也有养殖肉牛增收的意愿,只是苦于没有资金。
“我想发展肉牛养殖,各级帮扶干部就想办法,帮我解决资金问题。”隆忠平说,帮扶工作人员协调农商行给他贷款五万元,他又享受到当地的养牛扶持资金5000元。
“买牛有诀窍,要牛眼球灵活,毛整洁有光泽,身子长,嘴无恶臭,耳经常竖立且灵活的,要用磨碎的玉米粒、酒糟和切割过的玉米秸秆喂牛。还要做好防疫、消毒、治病、催肥等关键技术环节,才能养好牛”,隆忠平说自己养殖的牛肉质很好,根本就不愁销售。现在他不仅自己养牛,同时也做起“牛贩子”生意,一边买一边养一边卖,每头牛至少要赚几百元。“前天买的9000多,今天卖了10000元,挣了600多元。”隆忠平笑着说道。“身体残了,但心不能残。我要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不让妻儿老小再跟着我吃苦受累。”在谈起今后的日子,隆忠平感慨地说,“有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还有帮扶干部的关心,让我脱了贫,今后我要加油干,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每天起床加工饲料、喂牛、打扫牛棚后便带上镰刀,一边巡着山,一边割着草,原来隆忠平不仅是养牛大户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他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用一只手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如今,隆忠平脱贫靠自身的创业故事在辖区成为贫困户争相学习的榜样,全家四口人整体脱贫,大女儿大学毕业已工作就业,二女儿也踏进了大学校园。“回想起2016年,多亏县镇村把我纳入贫困户解决四人低保,残疾人补贴,为我妻子解决护林员岗位,鼓励我发展养殖,解决贴息贷款5万元,县残联为我安装楼梯扶手15米,送来慰问金2000元,享受产业奖补1万元,家庭农场补助2万元,享受国家扶持接近10万元,没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县镇村各级干部真情帮扶才有隆忠平的今天,我要把所学技术传授给乡亲们一起努力奋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路。”隆忠平欣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