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唐小明)铁佛寺镇地处汉阴县北部山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一度导致舆论声音闭塞。近年来,该镇坚持“工作实绩要突出、外宣舆论要发声”,探索推行新闻外宣领域的队伍扩充、综合激励、培养赋能“三项机制”,破解了新闻外宣没人干、不想干、不会干的“三大难题”,形成了全员采编、全域发声的大外宣格局,山区小镇出彩争先的主流舆论不断壮大。
推行队伍扩充机制,让外宣阵容“壮”起来。山区小镇干部职数少,从事新闻外宣工作的干部更少。面对新闻外宣后继无人的困境,该镇在充分考量机关干部年龄阶段、擅长方向、业务工作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突出整合年轻干部生力军资源,从镇机关13个站(办、所)中分别明确1—3名通讯员,组建起一支由25名老、中、青干部结合,职责分工涵盖稿件采写、拍照摄影、公众号管理和短视频制作的复合型通讯员队伍,破解了新闻外宣没人干的难题。
推行综合激励机制,让外宣热情“旺”起来。为充分激发新闻外宣工作热情,该镇推出实物奖励与组织重用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即明确稿费奖励标准并按季度兑付,每半年开展一次最美通讯员和优秀新闻作品评选表彰及特约通讯员签约,拿出真金白银重奖新闻外宣有功之臣;同时将通讯员队伍中的杰出代表纳入后备干部培养梯队,作为提拔使用和评先推优的优选对象,通讯员外宣成绩在个人年度考核中占一定权重,真正让通讯员受重奖、得荣誉、有地位,破解了新闻外宣不想干的问题。
推行培养赋能机制,让外宣水平“提”起来。因基层工作头绪繁多,在该镇组建的通讯员队伍中普遍存在采编效能低、创作质量低的情况。该镇着眼外宣实效提升,通过采取通讯员新老传帮带、请进来辅导和送出去培训的办法,即每名骨干通讯员帮带2—3名新进通讯员,在新闻采写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定期邀请市县资深媒体人到镇开展辅导授课,积极组织通讯员外出参加新闻舆论培训班,合力消除通讯员队伍的本领恐慌,破解了新闻外宣不会干的问题。
在三项机制的激励下,该镇自去年以来,先后3次高规格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举办新闻外宣业务培训2次,选派了4名骨干通讯员参加市县培训班,表彰最美通讯员3名,签约特约通讯员3名,评选优秀新闻作品2件,兑付外宣奖金7.2万元。全镇25名通讯员在各级媒体发稿400余篇,其中在《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发稿近100篇,发稿数量和质量较同期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