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友松 钟自坤
“成支书,我家突然断电了,能来看看吗?”傍晚时分,汉阴县平梁镇长坝村张大爷打电话给村党支部书记成红高。不到10分钟,成红高匆匆赶来,熟练地换上新保险丝,合上电闸,屋里瞬间亮了。张大爷竖起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暖心场景,如今在汉阴县160个村和社区频繁上演,从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到养老医疗的关键难题,他们正以实际行动传递着民生关怀。
服务提质 基层治理更温情
10月9日一大早,汉阳镇天池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怀民就带着2名村干部,扛着量好的窗纱、拎着工具箱往村安置点赶。这里住着8户群众,都是年老体弱的留守老人,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换窗纱、修水电这些“小麻烦”,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难题”。
“纱窗给你换了个新的。我看你厨房那个水龙头还在滴水,就顺手给修了。”王怀民一边收拾着工具,一边笑着对村民王偕友说。“现在家里有啥问题,找村里准没错!”这话不光是大伙儿的共识,更是实打实的信任。
“余叔,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水电都正常吧?”观音河镇包户干部陈虎带着“八必看、马上办”工作清单敲开留守老人余乐金的家门。翻开走访记录本,房屋安全、医疗报销、农产品销售等事项被逐一标注解决进度,这样的场景在全县各村(社区)已成常态。
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是群众的“头等大事”,全县党员干部正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小事,温暖每个人的心。
养老服务 夕阳生活更美好
“在这里每天能下棋、练太极,饭菜送到嘴边,比家里还舒坦!”城关镇月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76岁的黄福林正和老伙计们下棋。作为全县首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260万元,建筑面积2857平方米,划分托养护理、健康管理等八大功能区,日均服务老人100余人次。
该中心的建立,不仅填补了该县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的空白,更与社区养老形成有益互补,覆盖凤台、新城、城东3个社区28个小区3800余名老年人。该中心除提供全托、日托、文体娱乐、保健康复等集中服务外,还同步提供助餐、助洁等“六助”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幸福颐养”的愿景在家门口落地。
此外,该县民政部门还联合县医院、中医院,建立医养结合机制,为老人提供日常巡诊、康复训练服务,并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目前已有80余名老人享受免费体检,筑牢老年健康防线。
医疗下沉 生命通道更畅通
“以前去县城透析,凌晨4点就得起床赶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太方便了!”漩涡镇患者柯滕腾在镇中心卫生院血透室做完治疗,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这个投资241万元的血透室,配备10个血液透析机位,覆盖南部山区漩涡镇、汉阳镇和毗邻的紫阳县汉王镇4.6万余人,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协调县人民医院派驻高年资医生、护士长期在该院开展血透专业服务,还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该县卫健局局长李恒介绍,该血透室运营2年来,已完成透析3800余人次,患者单程就医时间从3小时缩至30分钟,每位透析患者平均每年节省生活开支1万元左右,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新换的窗纱里透着舒心,养老中心的热饭裹着暖心,血透室的仪器连着安心。汉阴县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群众盼什么,就着力办什么,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事,让“群众盼”与“干部为”精准对接,让民生温度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