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 (通讯员 王福根)蔺河镇茶园村,山高坡陡,是全镇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早年因茶树而得名,因出产优质茶叶而闻名乡里。然而,近年来, 该村“魔芋王”的称号不仅在这里诞生,而且声名鹊起。他去年种植魔芋300亩,只挖了一半的面积,收获商品芋10000斤、芋种20000斤,商品芋作2元一斤买给明富魔芋公司,芋种作6元一斤远销四川广元白果镇,共计收入140000余元。他就是茶园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刘同银。
时光倒流,在1996年的那个冬天,在外务工多年的他,带着村民们的期盼和重托,毅然放弃了在外面发展的机会,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那时起,他就和茶园村的378名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村里的面貌一年一个样,群众的生活一步一个台阶。水泥路建成了,自来水到家了,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善了。但是,村里没有一项像样儿的主导产业,村民们靠种种植“五谷杂粮”吃饭的局面没能打破。村民有饭吃做到了,如何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这成了刘支书的一块“心病”。
为改变现状,刘支书与村两委一班人挖空心思寻找致富门路。直至2009年,刘支书受蔺河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所启发,萌生发展“林下魔芋”的念头,即依托全村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将魔芋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方向把准,目标确定,关键看怎么干。当年,刘支书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马,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村民发展魔芋产业。面对部分村民的质疑,他索性率先发展,用事实说话,通过发挥示范效应,以消除部分村民的顾虑。
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2009年他发展了164亩,2010年又增加了50亩,用以繁殖育种,而未能见利,但他却没有退缩,凭借执着坚守内心的理想。2011年他的200余亩魔芋,首次创收4万余元。就是这种“无形”的力量,使得村民们都“甩开膀子”,跟随他的步伐。随后几年里,茶园村的魔芋种植面积节节攀升。
截止2013年,该村魔芋种植面积达2500亩,将一个默默无闻的高山贫困村变成了以魔芋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同年,引进实施了“明富魔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并不断探索种植技术,修建“有性繁殖”试验田,以提升魔芋生长率,提高单产量,有效解决了种源更新问题。
时至今日,茶园村处处是“宝”。茂密的山林里,成片的魔芋在林荫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在“魔芋王”刘支书的带领下,该村96户中魔芋种植达81户,培植5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大户17户,百亩以上大户8户。去年全村收获商品芋38吨、芋种40吨,为兄弟乡镇、汉阴等外县供给芋种,就连甘肃陇南、四川广元等外省客商都纷至沓来,上门采购芋种。通过每年“轮流采挖”的形式,去年采挖的一半魔芋产值达56万多元。
刘支书告诉我们,目前的茶园村,魔芋示范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发展,规模效应初见成效,但还有一定空间可以挖掘。下一步要继续巩固魔芋主导产业地位,确保芋农增产、增效、增收。同时要在今年所发现的“古茶树”上做文章,抓牢“精准扶贫”新机遇,借助县检察院的雄厚帮扶力量,开辟茶园村产业建设“第二战场”,重拾“茶园”昔日的辉煌,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