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世主
今年58岁的郭显甲1981年应征入伍,1999年转业到岚皋县检察院工作,2008年被组织提拔任命为该院纪检组长,2013年9月自愿申请退岗。但他退岗后,不褪军人本色,2019年3月又主动请缨担任茶园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长。一年多来,他把全部身心都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使茶园村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民风不断改善,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任伊始,他就把茶园村9个小组165户3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还拜访了2个蔬菜园区和1个养殖园区的老板。摸清村情和贫困户“家底”以后,他提出“中高山茶叶、魔芋,低山露地蔬菜”的全村产业发展之路和“支部+园区+贫困户”的脱贫增收模式。为壮大魔芋产业,他到县上有关部门争取投资20余万元,在八、九组新修产业路3公里,当年就发展魔芋260亩。为降低贫困户的养殖成本,他给养殖园区老板做工作,尽量低价供给贫困户鸡苗,并建议其忙的时候多用贫困户。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2200元。
整村脱贫退出不是郭显甲的最终目标,他始终在筹划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使广大贫困户持续增收有“靠山”。
2018年,政府贷给茶园村财政专项扶持资金55万元,注入了村茶厂。但单靠原有老茶园和上年建的200亩密植茶园无法满足茶厂发展需要。他多次考察后,决定在三、四组再建200亩密植茶园。说干就干,2020年春,他和村两委干部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地块考察、土地流转和茶籽种植等全部工作。
为打造全村茶叶品牌,他反复上门做工作,把有近400年历史的一片古茶园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使其成为村集体资产。并借今年精壮大多在家之机,组织劳力10余人,历时40多天的砍灌、清理、修整、围栏,将一个方圆30多亩的古茶园呈现在专家学者和游人面前,为提高全村茶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茶园村有原始森林、天然溶洞和长江流域罕见的成片古茶树。如何发挥这些特色资源优势?郭显甲想到了旅游。他把这些资源捆绑起来,不断筹划向外推介,发布招商信息。旅游项目的落地生根,为全村服务业发展壮大和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带来了光明前景。
2016年,茶园村对42户危房户进行旧房改造。2019年县住建局检查时发现仍有32户没有达到住房安全标准。继续进行改造,钱从哪儿来?郭显甲逐户考察这32户的承受能力,反复征求意见,提出“政府扶持一点、帮扶单位补贴一点、农户自己负担一点”的解决方案,得到镇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尔后,他又全心监督施工,一举实现了全村农户住房安全目标。
茶园村有五保户33户36人,有些智力低下或年老体弱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平时又无人照料,连吃穿住的卫生都不能保证,何谈幸福?看到这些,郭显甲果断做出了“能送即送”的决定。通过逐人做思想工作,2019年一举送敬老院集中供养18人,剩下15户18人由亲友照看的分散供养,既保障了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又实现了五保户的规范管理。
郭显甲从进村开始,就下决心要好好整顿村里过节送礼问题。他提出“除婚丧嫁娶,其他喜事一律不办”的新村规,推出红白喜事“红”“黑”榜,奖优罚劣。通过严格奖惩,全村违规喜事全部得到杜绝,有效减轻了村民负担。“人活着,总要干点事,何况我是老党员、老军人,更应该带头。”郭显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