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明洁 张晴
一张工作台、各类家电把房间挤得满满当当,一个四层木质货架将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划分出了2个区域。陈邦君埋着头在工作区域熟练地用黑色绝缘胶带包好裸露在外的线路。货架不高,坐着轮椅的他行动不便,但需要配件时抬个手便能够着,货架后面则是简易的卧室。
“你来瞅瞅这东西。”岚皋县大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开江拿出一个利用榫卯结构制作的折叠木凳说:“他可是连图纸都不会画,看着视频一点点做。”
年仅20岁的陈邦君是大河村村民,由于脑瘫导致无法站立、双手残疾,一家三口靠着父母微薄的务农收入、他的残疾补贴勉强生活。出行不便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陈邦君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钻研和制作木件是他幼年时最有趣味、也是唯一能做成的事。
“这些年,村里通了网能看视频,加上原来经常做木件,手练得还算灵活。我想学点技术,总不能一直靠父母和补助生活,网络上家电维修视频多,也讲得详细,适合我干。”陈邦君笑着说。
很快,他终于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自家的洗衣机坏了。“一打开洗衣机外壳有点傻眼了,和我在教学视频里看到的电路图不一样。我就在网上找到对应型号的电路图,自己摸索,可算是修好了。”
“最难修的是液晶电视,这种集成电路主板在教学视频和适配图里都搜不到,只能把关于液晶电视的所有内容学上几遍,再匹配相应配件一次次试。”陈邦君回忆起第一次维修的情形和他所遇到的最困难的处境,脸上却不见难色。
“现在日常见到的家电,我都能修了。”通过不断钻研学习,陈邦君陆陆续续修好了不少电器,他的技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大河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得知陈邦君想创业,考虑到其行动不便,经多处考察选址,在胡开江的协调下由石门邮政储蓄银行提供门面,并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墙面翻新、地砖铺设、物件采买、配件上架、执照办理等工作。5月,陈邦君期盼已久的、属于自己的“诚信家电维修”店面,在大河村和兴坪村交界处的横溪邮政代办所旁开业了,门头广告上“诚信”二字和“更换维修元件,保修三个月”的服务内容格外醒目。
“这个电线重买新的就十来块,快递还能送到家门口,但我就想着他手艺好,路不远,价钱还公道。”63岁的兴坪村村民刘代兰支付着3元的维修费时说。
“开店到现在挣了2000多块钱了。”谈及以后的打算,陈邦君逐渐舒展了皱紧的眉头,脸上绽放出了笑容,“我就想存点钱,努力把店开到集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