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岚皋
大山深处的武学馆
2022-04-26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唐正飞 通讯员 张天兵5Zq安康新闻网

207省道岚皋县孟石岭镇武学村段,道北树荫中掩映着一处清代古建筑群——周氏武学馆。门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记载着它的身份:清代庄园兼演武馆,俗称周氏武学馆,始建于道光三年(1823)。5Zq安康新闻网

沿着岁月留下的足迹,拾级而上,叩开写满历史的厚重大门,倾听一砖一瓦诉说曾经,一段尘封的记忆徐徐展开。5Zq安康新闻网

武学馆藏在巍巍巴山深处5Zq安康新闻网

周氏武学馆是清末举人周守义、周成仲练武馆及周氏后人的住宅,坐东北朝西南,为三进多重庭院建筑,占地约2200平方米,东西宽38米,南北深44.2米。外观宏伟,设计精巧,工艺复杂,饰刻精美,呈正7间排列,三进两天井,四厢房,三走廊及两列围房各8间四小天井,有大小房屋150间,中轴线南起依次为大门、练武厅、二门、大堂及后花园,大堂硬山灰瓦顶,镂空花脊,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馆内均由青石铺地,歇山顶八字门楼,建筑多为土坯加青砖墙、条石台基,硬山灰瓦顶,风火山墙,檐下及马头墙有彩画,是陕西境内典型的徽派建筑。5Zq安康新闻网

除主体外,武馆西南约200米处还有一跑马场,长200米,宽2米;东南300米处的突起山包上有五间武堂遗迹,平面不规则,东西约130米,南北约70米,周环2米高的石墙,至今保留着练武用的石斗、石锁、石礅、石鼓、石盆。整个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陕南少有的一处保存完整的民居和习武古建筑。5Zq安康新闻网

周氏武学馆既有跑马道、练武场、武堂遗迹,又有激励习武的匾额、对联和石凳、石锁、石斗、大铁弓和80斤春秋大刀等练武器具,突出了武学这一特点,反映了当地居民崇尚武学、强身健体的民俗风貌,也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憧憬。5Zq安康新闻网

清末民国初期,现代武器枪炮问世,周氏武学馆就变成了周氏后代分炊庄院。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武学馆曾分别作乡政府、粮仓库和短期的敬老院用房,乡政府、粮站搬迁后,由乡承包给个体户作为苗种培育场。5Zq安康新闻网

经1981年、1989年两次文物普查认定“周氏武学馆”是必须要加以保护的古建筑,1990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Zq安康新闻网

百年斑驳老宅重新焕发光彩5Zq安康新闻网

周氏武学馆凝聚当地周氏先辈们的智慧,经过数代人的修建维护,在近200年来历经战争、文革……依然矗立于风雨中庇护着一代又一代周氏后人。5Zq安康新闻网

自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氏武学馆周守义第7代后人周益栋负责看管。从家中手抄的族谱得知,此支周氏祖籍江西,转迁至湖北,后迁至砖坪县(岚皋县旧称)孟石岭。据周益栋介绍,周氏先人三兄弟原住在湖北黄州,因遭水患沿长江边一路乞讨到此,被一饶姓人家收留做长工。一天耕地时,周氏先人先挖出了一罐金子,他抱回饶家上交,好心的饶家人说,地是我家的,金子是你挖出的,你挖的便是你的缘分,金子理应归你。周氏祖先便用这罐金子做本钱,收购山里的土货用骡马运到湖北老家去卖,回时再把湖北的物品驮回岚河流域置换变卖,一来二去,生意慢慢做大了,骡马改成了木船,积累财富后便请人设计修建了这院房子,当年很多建筑材料也是从湖北运回的。5Zq安康新闻网

周益栋从父辈人口中得知,当年武学馆修建时,此地还是深山老林,土匪成患。周家人便在老房子周边修建高墙,组织族里男丁习武护院,时间长了,周家男丁都有了一身好本事,出了两位武举人。周边乡邻慕名前来学武艺,武举人便开馆授徒,这才有了周氏武学馆,“武学村”这个地名也就传承至今。5Zq安康新闻网

“大门上方原有一块道光皇帝题写‘积善余庆’四个大字的匾额,早年我曾目睹过这块红字匾额,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块匾存放在一户村民的楼上,后不幸被村民劈成柴火填了灶,世代相传的族谱、拳谱也都付之一炬。而当年放在练武厅里的石凳、石锁、石斗、大铁弓和80斤春秋大刀等也基本丢失殆尽,现存大石锁也仅有3个。”5Zq安康新闻网

讲起祖上的奋斗史,周益栋时而神采飞扬,时而扼腕叹息。5Zq安康新闻网

在与镇政府干部们攀谈中得知,2006年夏,电视连续剧《几度菊花香》摄制组来到孟石头岭拍摄外景,首次将武学馆风貌搬上荧屏,从而让周氏武学馆被更多的人所熟识。2010年,岚皋县文物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周氏武学馆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使陕南地区这座少有的习武场所得以完整保护,历经近200年沧桑重新焕发出光彩,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5Zq安康新闻网

古建筑保护难题亟须解决5Zq安康新闻网

如今,像周氏武学馆这样的古建筑的保护不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参观游览之所,更多的是保护了安康地域人文历史。5Zq安康新闻网

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在与外界长期的融合和扬弃中,逐渐形成了既有秦汉文化底蕴,又有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内涵的地域文化,传统建筑也体现了南北融合的特点。在建筑选址上,注重生态环境,普遍把建筑修在面水、背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林木茂盛的地带,使其因山就势、方位灵活;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因地制宜,既遵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布局,又根据地形地势随机平面布局,让各种大小庭院相互错落,体形凹凸不一,形制复杂多样;在建筑风格上,注重南北相宜,屋面、墙体、开间等多采用北方作法,而墙脊、墀头、门窗等多采用南方作法。5Zq安康新闻网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古建筑644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48处。5Zq安康新闻网

在庆幸能看到像周氏武学馆这样的古建筑得以保护的同时,安康也需要面对很多古建筑逐渐消失的遗憾。5Zq安康新闻网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各地区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责任不清,不能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由于现存大量古民居散落于民间,地理位置偏僻、开发利用难度大,但投入专项资金不足,往往导致相关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古建筑保护的专业人才和修复技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开发利用和保护失调,实现不了古建筑在当下社会的价值等问题。5Zq安康新闻网

对此,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曾就文物保护进行调研并向有关部门建议:加强古建筑保护的统筹规划和政策保障,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其保护利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厘清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统筹土地、城建、移民搬迁、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增强古建筑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从保养维护、保护修缮、抢险加固、展示展览等方面入手,分类建立古建筑项目库,分类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对确能反映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老屋、院落,积极鼓励农民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将其培育成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的重要载体,实现社会价值;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创新。按照“示范引导、政府帮扶、群众参与”的思路,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切实推动私有文物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文保意识,成立民间文物保护协会,制定村规民约,形成政府与民间联动的保护网络。 5Zq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