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岚皋,在全县19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业用地面积占到90.5%,森林覆盖率达到77.8%;境内长流水沟河多达646条,水源总量约13.9亿立方米。近年来,该县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山林经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相伴而行、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之路。2014年,全县山林经济突破11亿元,拉动人均增收900多元。
发展与保护的双重使命,促山林经济落地生根
岚皋拥有广袤的青山绿水,她既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处在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县仍有2万户5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接近40%,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发展成为群众的共同期盼。
与此同时,岚皋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保护又是最重要的使命。
怎么办?肩负着保护与发展双重使命的岚皋,在经过苦闷、彷徨和扎实地调研后,果断地提出了发展山林经济。
县上的思路很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底子固然比人家薄,我们的脚步固然比人家慢,但我们每一步却要走得比发达地区稳,一个脚印踩出发展,一个脚印铭记环保,不搞“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搞山林经济,就是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
为此,岚皋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山林经济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把发展山林经济作为解决移民搬迁后续生存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来抓。
“三大”拉动山林经济风生水起
“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是岚皋发展山林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山林经济得以强势发展的支柱。
“市场是商品经济指挥棒”。自始至终,岚皋没有忘记市场这根指挥棒。“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这是岚皋决定山林经济发展品种和发展规模的最有力的武器。
单纯的山林经济多指依托山林发展的农牧林业经济,附加值较低。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拉动产业发展壮大,岚皋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大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引进与开发力度。
为实现“大企业引领”,岚皋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和培育出了明富魔芋、康森魔芋、金岚木业、三溪蜂业、竹山食业、龙安茶叶、南宫矿泉、孟石岭山野菜加工等企业。
在金岚木业,笔者看到,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从事着镜框、相框、画框等框条的截木、割条、刨形、压花、上漆等工艺。厂长王清福告诉笔者,这些产品销售到深圳等地,进行再加工和组装后,将直接销往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东国家。
在金岚木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全县种植泡桐、杉木速生林已达10万亩,预计再过6年,每亩可卖到8000元。
山林经济成增收致富新引擎
如今的岚皋,就不缺天然的牧场。位于岚皋县石门、官元、堰门三镇交界的“万人寨”,便是理想中万亩高山草场。官元镇农民刘学森就看中了这一点,在县镇两级的扶持下,建起了千头山羊饲养场,并延伸产业链,在县城开起了“万人寨羊肉泡”,实现了产销两旺,同时还带动了50余户发展养羊。
像刘学森这样的养殖户在岚皋还有很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矿区打工越来越难的背景下,一些包工头和农民工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家里”的山林经济,摩拳擦掌准备“转型”。据统计,全县已建成泡桐、杉木等速生林10万亩,核桃、柑橘等果林8.5万亩、建成生漆林3万亩、密植茶4万亩、苗木花卉1000亩,完成各类人工造林22万亩,发展林下魔芋11万亩,林下养羊16万只、养鸡311万羽、养蜂4.23万箱,种植中药材2.55万亩、食用菌520万袋、烤烟1万亩,2014年山林经济总产值达11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900元。
岚皋正借助山林经济这台新引擎,带领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增收致富,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