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讲得通不附会
对岚皋的选择和前期探讨,原安康市博物馆馆长李厚之,作家丁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李大明等众多专家和相关部局领导发言予以支持。
李厚之先生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长期参加文物考古工作,对安康田野文物资料极其熟悉,相关历史掌故信手拈来、不假思索。他认为,“我们就是巴人,不存在争议问题。”他说,“巴人很早,怎么早呢?新石器时期的时候,大约在5000至6000年前的时候,我们就在这生存了,就这一点我就可以谈巴文化。”而“像后期也有很多文化遗存、文化现象,尤其是花里以上至孟石岭一带地势比较开阔,秦汉的遗址非常多,砖瓦也特别多,有些农民的房基都是汉砖,所以巴人在这一带活动的遗存很多。”他特别提到百子洞。“百子洞是不是穴居遗址?文物普查的时候我亲自到百子洞进行了勘察,百子洞排列有序,有3层,大小不一,中间有隔梁,大间套小间,这样的规模明显是住人的,是人为的一些东西。……这个现象在国内很少,我写了很多文章专门探讨百子洞之谜。虽然不敢说是僰人的,但它是巴人无疑。因为在百子洞周围散布了很多崖墓,这是标准的巴人崖葬形式,别的民族不这样做,所以很多证据表明我们这有巴文化的东西,也有巴人的东西,而且也是讲的通的历史,并不附会。”
岚皋县举办此次座谈,意图明显。记者代表安康日报社发言,对岚皋以巴文化为新一轮旅游开发借力点深表赞同。记者以为,巴文化特色符号鲜明,挖掘、建设和利用的潜力巨大;巴文化传播繁衍于广阔区域,有个性也有共性,不排他,能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