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刨木板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宁 段登斌)在宁陕县新场镇新场村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上,有一位头发花白、年近花甲的“老头”,新场村广大干部群众都习惯性的称他为“老彭”。其实,他的名字叫彭书敏,是宁陕县总工会已退居二线的科级领导。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由于县工会缺少人手,彭书敏主动站出来,背着行囊奔向了距离县城66公里的新场镇新场村,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通过深入细致扎实的有效工作,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到村后,彭书敏充分发挥老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长处,第一时间与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奔走于农户和田间地头之中。为了保持统一的政策口径和标准,彭书敏带领大家运用“实地看、表上查、当面问、统计算、会议评”等方式,通过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实施动态管理。
解读脱贫政策
为了“不落一人”,彭书敏同志常常工作到深夜,和村民座谈,宣传扶贫政策,劝导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实现致富梦想。他深知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驻村工作队员,必须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实际工作中他坚持向“书本”学,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坚持先学一步、先懂一步;坚持向“群众”学,积极深入农户,了解他们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定措施,真正达到因户施策,实现精准脱贫。
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他准确掌握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精神,成为了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和“政策通”。县工会帮扶干部刘冬梅,由一名教师调入工会,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对现行的农村方针政策不熟悉,在脱贫攻坚《纪实簿》填写中,彭书敏发现她由于脱贫攻坚业务知识欠缺,填写不规范、不严谨后,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她说:“脱贫攻坚业务不懂的,你问我,免得出差错”。
王某是新场村月亮坪组的村民,也是原月亮坪村的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多次到县上访,要求纳入贫困户,但是,他的儿子是脱贫办扶贫信息员,且群众在评选贫困户时,因该户收入明显超过贫困标准,没有被评选通过。彭书敏与驻村工作队员多次来到王某家里,并耐心地听王某的诉求。彭书敏同耐心的说:“你的要求我听明白了,症结问题不是想当贫困户后,而你没有完全了解政策,即使你不当贫困户,也可以享受农民进城购房5万元的补助啊!”,并给王某看了县政府的红头文件。王某惭愧地说:“这回,你给我把政策讲清楚了,我服了!”。这起前后上访一年多的问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件事后,王某多次邀请彭书敏同志到家做客,俩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入户连心
“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稳定的产业!” 彭书敏根据新场村的实际情况,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对新场村117户334人贫困户建立了基础信息台帐,制定了村、户脱贫规划,明确了发展项目清单,排出了产业项目实施计划。组建成立了猪苓种植、中蜂养殖、杂粮种植等3个合作社,协助贫困户申请办理脱贫贷款60万元,互助资金18.5万元;成功引进绿宝、滨海公司建立“支部+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先后发展养蜂1100桶、养牲畜550头(只),种植猪苓2000窝、杂粮40亩;兑现产业奖补6.8万元。
同时,彭书敏多方沟通协调,为新场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村容村貌进行亮化美化,硬化道路1.5公里、建设集中供水3处惠及70户村民,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更换了80户村民电表,实现了村民盼望多年的“同网同价”夙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50盏,并把广电宽带接接进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彭书敏凭着自己的党性原则和责任担当,凭着对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大局意识和高尚的为民情怀,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努力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群众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