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伟 见习记者 杨晓梅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的宁陕县,近年来,高唱“一教二奖三评四罚”的“扶贫歌”,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提振贫困群众的脱贫志气。2016年至2017年,全县总计有1382户4554人脱贫。
教育培训 拓宽致富路
“我刚驻村时,贫困群众对我们的认识就是多要钱要东西,可现在不一样了。”10月23日,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第一书记于晓磊说。今年年初,他倡导成立了海棠园村农民讲习所,通过让包扶干部、村里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代表等现场讲述扶贫政策、致富经验、脱贫故事,以此激发大家自立自强,靠勤劳致富。让于晓磊感到高兴的是,现在每次讲习活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都特别高。
筒车湾镇七里村,早在2015年11月就开办了农民夜校,每月25日组织大家学习,内容涵盖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技术、健康卫生知识等。夜校开办后,该村贫困户朱定贵每次都准时去。听了几次课后,他就下定决心,购买了40只羊。如今,朱定贵的羊已经发展到100多只,去年年底,朱定贵家实现了脱贫。据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唐万春介绍,村里像朱定贵这样的脱贫户越来越多。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村有65户贫困户,目前只剩下17户。
截至目前,宁陕县下辖的11个镇40个贫困村在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县、镇、村全覆盖的培训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培训网络。此外,宁陕县各镇、村还组织包扶干部、脱贫攻坚宣讲团成员入户宣讲,组织文艺工作者编排群众喜爱的节目巡回演出,受到群众一致欢迎。
奖励标兵 激发上进心
让已经脱贫的群众带动还没有脱贫的贫困户,是宁陕县评选表彰脱贫攻坚“自强标兵”和先进人物的目的。
2017年12月,宁陕县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城关镇八亩村村民黄章友被评选为“自强标兵”。黄章友作为城关镇脱贫攻坚宣讲团中的一员,今年10月开始在八亩村等村向村民们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他还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背后的道理很深刻:别人给得再多,都有完的时候;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3年前,黄章友家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被识别认定为贫困户后,包扶干部多次对他进行鼓励,黄章友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2016年6月,黄章友带领村里7户贫困户到秦南菌业科技公司承包种植香菇发展产业。
“当年我就收入了3.9万元,和我一起干的老乡比我挣得还多。”黄章友说。2017年,黄章友向公司建议,在八亩村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
截至目前,宁陕县共举办县级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评选颁奖晚会2场,镇村评选60余场次,全县已选树各类先进人物200余人次,树立表彰脱贫攻坚“自强标兵”135名。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宁陕县从产业奖补、医疗保健、子女上学等7个方面给予帮扶。
此外,宁陕县还采取了奖励爱心积分的办法,鼓励村民从小事做起,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全县11个镇的40个贫困村都已成立了爱心超市。
道德评议 催生好民风
9月19日,在皇冠镇南京坪村第三季度道德评议会上,道德评议会委员石维春说:“今年顾朝刚家养的48头猪大量生病,受了很大损失,但67岁的他却一直努力向上,将他作为南京坪村主动创业、老有所为先进典型,我赞成!”
作为先进典型,顾朝刚的名字被写上了村委会公示栏的“红榜”,这让顾朝刚感觉“很有面子”。“邻里之间总有个攀比,觉得他好,我要比他更好,所以道德评议开展以来,村容村貌、邻里关系、产业发展都有明显的好转。”皇冠镇党委副书记柯增国说。
2017年年初,安康市推进新民风建设以来,宁陕县把扶贫扶志和新民风建设融合并举,要求每个村制定村规民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大会,督促村民自觉向善崇德、孝老爱亲、勤劳致富。道德评议大会由道德评议委员会组织进行,成员主要为各村威望较高的村民和村委会成员。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宁陕县40个贫困村就累计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60场。同时,该县还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脱贫攻坚之星、产业发展之星、美丽乡村之星、乡风文明之星、基层党建之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村”竞赛活动。
督查惩处 鞭策后进户
有奖就要有罚。宁陕县针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而好吃懒做、不赡养老人、不睦邻友好的贫困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惩处措施,以促其转变观念。譬如将他们的名字公开曝光上“黑榜”。此外,宁陕县还加大对扶贫扶志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镇、村,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他们的评选先进资格。
“我们就是要通过‘一教二奖三评四罚’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引导他们依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