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嫚 李兵
2022年12月31日,“相约秦岭·冰雪宁陕”首届宁陕山珍年货节在广货街镇启动,同时举办“雪恋秦岭、冰雪宁陕”旅游季系列营销活动。
宁陕县城航拍 张凤奇 摄
据了解,这是该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销费扩内需的要求,紧抓春节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市场的举措之一。2022年,宁陕县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经济大盘稳中有进
“县政府对企业奖补十万元,对我们小微企业而言犹如雪中送炭,改善经营状况,进而促进我们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增加市场竞争力。”2022年6月30日,在领到县政府的10万元补助资金后,陕西恒宁特通信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艳军高兴地说到。
当日,在该县召开的经济稳增长企业座谈会上,有22家公司与陕西恒宁特通信有限公司一样,领到了县政府发放的共计214万元奖补资金。
2022年,宁陕县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支撑经济持续回暖,经济质量逐步提高。全县新增“五上”企业7户,净增市场主体733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4%。
以县委一号文件出台《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链”,出台《宁陕县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二十条措施》,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线朗科技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城关镇寨沟村生产生态大米 杨宁 摄
该县坚持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出台了支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十条措施,突出精品民宿打造,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开发,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按照“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总体思路,精心策划特色旅游营销活动,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完成全省首例涉秦岭地区碳汇交易100万元 黎丰艳 摄
宁陕把项目建设作为稳经济的“牛鼻子”,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狠抓大项目落地、新项目储备,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新建标准化厂房2.1万平方米,招商签约项目5个、落地开工2个,完成市级重点项目15个、投资22.44亿元,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0个,县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36亿元,渔湾逸谷农业综合体项目完成年度投资0.67亿元,完成“11+7”产业链长制年度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263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减时间”比例78.8%,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占比88.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4.4%。
同时,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常态化对接机制,落地苏陕合作项目5个。围绕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策划包装项目51个。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县级领导带队赴沿海地区开展“小分队”外出叩门招商、项目对接考察46次,签约项目51个,引进内资(省际)到位资金50.57亿元、增长19%,新落地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3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900万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0.3亿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社会评价满意度不断提高。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自从去年村里建起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我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如今,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增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城关镇渔湾村村民钟小兰说,“我被村里聘为保洁员主管,每月收入2600元;家里闲置的5间土坯房流转给园区企业,每年有房屋流转收入5000元;5亩水地和旱地也流转出去了,每年土地流转收入2200元。”
渔湾村位于宁陕县城以南11公里。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楼榭、荷塘、稻田点缀其中,交相辉映成一幅田园画卷,处处写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主题。
据介绍,渔湾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运用传统村落文化与简约时尚的现代元素“融合笔法”,先后打造出具有陕南风情的精品民宿、餐饮休闲等商业区,以及山坡竹林、稻田体验、文创产业等人文观光区,形成山上种植、山下游玩的阶梯式产业带和可观可品可体验的多维乡村空间,使生态、人文、产业和旅游深度融合。
城关镇渔湾村一处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民宿院落 邵瑞 摄
依托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村子热闹起来了,村民也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村里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3万元。
宁陕坚持围绕山水做文章,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稳步实施生态文明体制重点改革,“三长治林、三网管林、三技护林”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林业工作会上交流发言;开展“两山”生态资源转换试点,完成全省涉秦岭区域首宗林业碳汇交易100万元。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突出“一镇十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21个,城关镇渔湾村特色乡村振兴路径成为典范,《点绿成金,当好践行“两山”理论排头兵》《“冷”资源变身“热”经济》等收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市“生态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宁陕县召开。
该县牢记“国之大者”和“秦岭之训”,严密构建四级监管网格,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61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18微克/立方米,5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化学需氧量、氨氮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排减量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系统治理,加快“数字秦岭”建设,“河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行,水域、森林资源管护不断加强,绿化造林8.1万亩,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国前列。
此外,宁陕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驻村帮扶长效机制,压茬轮换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统筹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扶等政策措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稳固。抓实“567”防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守住返贫致贫底线,《宁陕“九条措施”全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获得叶牛平副省长批示肯定。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幼儿园、快递驿站、商超、卫生室……走进城关镇松夏搬迁安置社区,各种配套设施建设齐全。
“我是2018年从太山庙镇搬来松夏小区的,已经住了四年了,小区的设施很齐全,有幼儿园,快递站,停车也方便,管理得很到位,我自己平时就在社区的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有两千多块钱收入,离家也近,照顾家里娃和老人都很方便。”搬到社区居住的居民马验林说到。
完善搬迁后扶配套设施是宁陕县确定的2022年民生实事之一,该县投资 1500 万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各搬迁社区增添停车棚等相关便利设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质量。
干部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郭华 摄
宁陕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坚持民生为本,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达到80%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有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9.4%,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坚定不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屏障。深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27.98%,患者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历次抽查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游客在梅子镇子午梅苑内游玩 杨宁 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深入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重点项目,筒车湾镇成功创建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标准达到165.11元、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84%。
宁陕还突出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创文成果,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五项行动,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95%。优先促就业促创业,发放就业补贴1484.9万元、创业贷款7579万元,带动1400余人就业,各类公益岗位累计安置1363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73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
同时,持续深化平安宁陕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和“两个全覆盖”工作法,创新开展“网格三进”“家家帮”,实施“平安示范长廊”建设,推进“无电信网络诈骗县”创建,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荣获全省“平安铜鼎”称号。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022年6月30日上午,宁陕县委开展迎“七一”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县委常委班子,县人大、县政协主要负责人来到五郎关红色历史文化长廊,瞻仰红色历史文化浮雕,聆听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
宁陕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摆在首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专题研讨6次,各镇各部门理论学习常态长效开展。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依托县委党校、江口烈士陵园、宁佛工委旧址、宁陕红色历史文化长廊、“田园党校·先锋农场”等资源,深入开展各类主体培训班次7期2600余人,开展“乡村振兴夜校”“干部大讲堂”培训36期1072人次,利用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平台组织党员干部自主选学人均达到153.7学时,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持续提升。
该县以“整体提升年”为契机,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为抓手,推动党建升级提档、创优品牌。66个县直部门深入4个城市社区落实“五同”机制,评选“五星级”非公经济党组织1个,选育“一村一名大学生”21名,创建省市级示范村16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五类村”各2个,培育渔湾村、青龙娅村等“三联”工作机制示范点11个。
创新建立驻村工作实绩档案,开展“争先发展、率先振兴”擂台比武,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村干部补贴,有力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动能。深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全覆盖”群众工作法,累计办理群众反映事项7463件;创新实施“老雁新辉”行动,引导520名农村老党员发挥“六员”作用,两项创新经验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坚持以上率下,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该县印发《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二十条措施》。完成十六届县委2轮常规巡察,县委被安康市委表彰为“全市巡察工作先进集体”。全面落实监督责任,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重要指示“回头看”整改情况开展3轮专项监督。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内容开展13轮次督查。围绕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开展181次监督检查。制定《宁陕县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督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其做法被省纪检监察信息刊发全省交流学习。
宁陕县还把问题整改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探索建立“一张单子跟到底”督办机制,确保作风问题即知即改、立查立改、真改实改,推动全县作风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