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平利
轮椅上的“舞者”
2020-10-16  来源:安康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截竹竿,几片棕皮,经过钻孔、编制、打磨等程序,便华丽变身为一把美观实用的笤帚。若非亲眼所见,你绝不会相信,这竟是出自一位高位截瘫长年与轮椅相伴的人之手。mcT安康新闻网

他叫郑远志,今年43岁,是平利县正阳镇泗水坪村五组的贫困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贫寒,兄弟姊妹众多,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郑远志,在上五年级的时候放弃了学业,像村里大多数孩子一样,回家开始务农,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虽然放弃了学业,但他从未放弃走出大山的梦想,在闲暇之余,他喜欢听外出打工归家的游子讲述外面精彩的故事,听得越来越多,心里那颗飞出大山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mcT安康新闻网

1992年刚满16岁的他,便带上父母的期盼,怀揣着自己的梦想,随着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在村里人的介绍下,他来到了一家皮鞋厂里做学徒,由于聪明好学人实在,很快被提拔成了小组长。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持续下去,只要自己勤奋,就会创造幸福,可是谁料到,1997年,他所在的工厂倒闭,连最基本的工资都发不下去,以前工作的乡邻都带着无奈回家了。该何去何从,回老家他显然不甘心,可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山西临汾煤矿务工,下起了煤窑。在矿山务工一年,积攒了些积蓄,家里就张罗着他的终身大事。1999年春节期间,在家人的介绍下,认识了邻村的一个姑娘,2000年春节订了婚,相约年末便结婚,一切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mcT安康新闻网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11月10日,他依旧像往常一样下矿务工,快到下班时间,他抱着负责的态度,本来出了矿洞,又返回矿洞检查电源。谁料在检查的过程中,矿洞出现坍塌,他被一块大石砸中腰部。经多方治疗,还是没有逃脱高位截瘫的命运。那一年,他24岁,本该有个幸福的人生,从此却要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即便是抬足迈腿这样别人很轻易就能做到的小动作,他都必须花十倍百倍的力气才能完成。由于务工所在地是个黑煤矿,出事之后煤老板跑了,连最基本的赔偿都没有,为了治疗,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mcT安康新闻网

面对家庭的压力,郑远志的大哥,不顾家里人反对,外出去煤矿务工。可生活总是那么残酷,2010年,郑远志的大哥被煤矿事故无情地夺走了生命。mcT安康新闻网

噩耗传来,郑远志一度崩溃,他决定要“站起来”,即使前方的道路再坎坷、再难走,他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我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正值大好年华,却要在轮椅上过一辈子,这日子怎么过呀,还不如一死了之。”时至今日,每忆及此,郑远志仍忍不住潸然泪下。mcT安康新闻网

2014年,郑远志因重度残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眼看着别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而自己天天坐轮椅现在又戴上贫困户的“帽子”,他心里狠狠地憋着一股“不服输”的气。“难道因为残疾,我就注定一辈子靠政府过日子吗?没有了双腿,我还有双手!”自此他就特别关注手工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扎棕皮笤帚视频,他觉得可行,竹子、棕树皮家里自产,可以说除了手工几乎不要其他成本。mcT安康新闻网

说干就干,他请人帮忙砍来了竹子和棕树皮。看花容易绣花难,真正动手操作起来,难度远远超过郑远志的想象。由于长期的轮椅生活,肢体能动性大幅下降,臂力也远不如从前,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笤帚质量却很差。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郑远志先从臂力练起。他在自家院子里,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个双杠,每天坚持在双杠上练臂力,练肢体能动性。在锻炼的同时,他也不忘练习扎笤帚的技术。两个月后,他的肢体能动性和臂力都得到很大提升,扎的笤帚也终于结实耐用了。mcT安康新闻网

2014年7月,他终于卖出了第一把笤帚,虽然只有10元钱,可这是自他出事十多年来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挣的钱,看着崭新的10元钱,他仿佛看到了希望。时至今日,那10元钱他依旧保存着,他说那是希望的种子,激励他不断前行。笤帚扎好后,先是左右邻舍纷纷前来购买,然后是村组乡亲。郑远志的笤帚和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越传越广,从村到镇,再到附近乡镇,甚至有人慕名而来订购他的笤帚。“他做的笤帚结实耐用,他身上那种不等不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从邻近的八仙镇前来购买笤帚的程远峰这样说道。mcT安康新闻网

今年,郑远志的房子在政府帮助下进行了改造,每年扎笤帚挣上几千元,再加上政府补贴的5000多元,日子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平时除了扎笤帚,还会和周边邻居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我正在学习养殖技术,我觉得我还可以搞养殖!”说起今后的打算,郑远志信心满满。mcT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提供) mcT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