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荣军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平利县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高质量抓好长安、老县2个省级示范镇和29个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产业兴旺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样板。
率先垂范,健全机制
从2021年10月开始,平利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到村“六查”入户“六问”为载体,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引领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促振兴防返贫。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平利县新一届县委从探索新机制入手,扛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建立了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领导体制。
纵向上,党委统揽、县镇联动。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选调18名干部集中办公,各镇比照成立组织机构。县镇两级书记每月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重点工作。所有县级领导和镇、部门“一把手”下沉到村督导指导,一人一村,村村覆盖。
横向上,部门统筹、合力推进。该县出台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方案,整合53个部门组建10个专班,逐一明确职责任务,全面实行“红黄绿”挂图作战,未落实的“红色”预警、有欠账的“黄色”提醒、已完成的“绿色”标注。县委组建狠抓落实办公室,整合督查力量,每月巡回督导,跟踪整改问效,推动形成一条心、一股绳、一盘棋抓乡村振兴防返贫的工作格局。
尽锐出战,惠民利民
平利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员、县级联镇领导、镇村干部、网格员、帮扶联系人对标88项指标,到村“六查”,以此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
针对脱贫户持续增收问题,平利县累计建成茶叶和绞股蓝基地25万亩,种植中药材11.8 万亩、富硒粮油34万亩,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市级农业园区48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培育家庭农场 97 家,按照“一村一企一园”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发展目标。
针对易地搬迁户防返贫问题,平利县实施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的“十小工程”,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问题。
针对稳岗就业问题,平利县坚持县统筹、镇为主体、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全面排查、精准对接、倾情帮扶、严督实导、动态销号的流程,建立就业创业情况动态管理、未就业脱贫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台账,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实行“挂图”监测、动态管理,及时跟进就业帮扶措施,确保群众稳定就业。
针对特殊群体防返贫问题,平利县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收入人群的帮扶,着力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该县享受农村低保政策5778户12221人,特困供养人员3724人,持证残疾人12018人。截至2021年9月底,该县30种大病专项救治48 例;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重症精神病等四类慢病患者进行重点管理,脱贫人口患四类慢性病5260人。
因茶兴业,乐业富民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产业成为平利县防返贫的有效利器。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历来有种茶的传统,改革开放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1000多亩茶园被撂荒了几十年。2016年以来,“茶旅融合”成为该村的突破点。2019年,该村打造为旅游观光示范村。2020年,该村成为中国最美“网红”乡村。2021年,茶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建设茶园2700余亩,通过在茶园打工、流转土地、回购茶叶、旅游增收、特产变现等方式,使106户农民因茶告别贫困、因茶而富。
蒋家坪村从一个贫困村到“网红村”的背后,是平利县20年持续打造富民茶饮产业,让茶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的有力写照。目前,该县已累计建成茶叶和绞股蓝基地25万亩。2020年,该县成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该县跻身“全国茶叶百强县”。
当前,平利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正着力建设中国名茶大县和陕茶出口基地县,把茶产业打造成乐业富民的首位产业,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真正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