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健 刘姿姿)“经过法官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调解,钱有着落了,我们做活路的人也就放了心了。”10个小时,22份调解协议书,4名法官、3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33名农民工长达四年的工资追讨,终于得偿所愿。
近日,石泉县人民法院、石泉县司法局联合化解一起劳务纠纷案,为城关镇江南社区33名农民工追回了30余万元的血汗钱,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事情还得从2012年说起,河南人夏某某应邀承建了江南社区一居民的建房工程,在房屋快要竣工的时候,工程发包方因其他原因无力支付建房款,导致工程搁置,而在夏某某处打工的33名工人工资也因此拖欠下来。随后,夏某某借故离开石泉,后虽经农民工多次电话讨要,但夏某某百般推诿,却始终不肯兑现农民工的工资。
农民工夏师傅说:“我们给那个包工头做了一年多的活路,问他要工钱他说等一下给,等一下给呢,开始给他打电话还打的通,最后电话都打不通了,欠了我2万6千7百块钱,搞到最后我没办法找到村上,看村上干部能不能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在多次讨要无果后,这33名工人情绪激动,甚至与看守工地的人员发生了斗殴,造成三人受伤,一人住院治疗的冲突,结果钱还是没有要到。2015年3月,这些民工集结在江南社区办公场所,希望社区能够出面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最先接待他们的是社区文书何先溪。何先溪说:“在去年三月份,当天我在值班,打开门突然看到院子里好多的人,还把我吓了一跳,由于涉案的人员太多了,情况复杂,村上决定引导他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交涉,江南社区干部们对33名农民工做了思想稳定工作,并向镇上进行了汇报。城关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干部了解情况,着手处理这起群体性矛盾纠纷,有着多年群众信访工作经验的镇干部王霞是处理纠纷的主要负责人。城关镇干部王霞说:“社区建议他们通过司法程序,去打官司,他们都说我们那么一点钱,哪有钱请律师啊,社区就找到我们驻村干部,我们驻村干部联系到司法局,请司法局给予法律援助,解决他们讨要工资的案件。”
县司法局在接收到援助申请后,认识到这是一个群体性纠纷事件,立即指派148法律服务所的3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这33名涉案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头找涉案当事人了解情况,对33个当事人每个人所欠的工资一一核对,并迅速收集证据材料。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向石泉县人民法院后柳法庭提起来诉讼,追讨农民工的血汗钱。
148法律服务工作者廖应明说:“由于案情复杂,涉及人员多,加之这些农民工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多数人没有和包工头签订协议,也没有工资结算单,这对证据收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证据材料的收集核对,形成证据链。”
后柳法庭对这起农民工工资拖欠案进行了立案,通过了解,这起工资纠纷案涉及追索劳动报酬21件,1件农村建房合同纠纷案,22件案件的诉讼主体为同一被告,于是法庭决定将此案合并审理。而涉案的33人22件案件中,索要工资最低金额为200元,最高金额为3万多元,加之案发时间已将近四年,证据认定难度相当大。而最困难的是被告夏某某是河南籍,且长期不在石泉本地,诉讼送达难度非常大。主审法官高萍说说:“这个民事案件最大的难度就是送达难,针对河南籍夏某某这个送达问题,我庭的办案法官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首先是通过电话联系,给被告做工作,由于被告夏某某担心自己是外地人,他自己也知道农民工索要工资也是三四年了,他过来有很多的顾虑,担心他的人身安全问题,还有其他的借口说他现在也没有钱,没有路费等等事由,拒绝过来。”
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柳法庭决定启动强制送达程序,尽快诉讼,帮助农民工将工资追讨回来。正当后柳法庭准备去河南找夏某某的时候,夏某某又打来电话说10月10日过来应诉。于是后柳法庭将33个涉案原告以及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通知到位,17日那天在江南社区等待进行诉讼,但夏某某仍然不见踪迹。主审法官高萍说:“失约了,我们继续给被告做工作,再三的做工作,最终在10月20日夏某某来到咱们石泉参与这个诉讼,所以说送达这个问题也是费了脑经,最后还好,能够成功的送达才是一个诉讼的开始。”
2016年10月20日,后柳法庭将庭审现场搬到江南社区大会议室,进行公开审理。而在此之前,法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三分之二的农民工在打工时都是口头约定,甚至工资金额都只有包工头的记账单,给诉讼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是通过法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核对,最终对大部分工资金额进行了认定。主审法官高萍说:“10月20日经过大半天的审理,做工作只有两三个案件争议比较大,我们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审判案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考虑到维稳问题,专门请示领导调请来两名经验丰富的法警来执庭,来保障这个原告以及被告的安全。调解结案以后,当时是星期四,第二天星期五我们也是要出差,在星期六、星期天我们把这个22个案件全部卷宗加班撰写调解书,在星期一调解书全部送达完毕,现在这22件已经全部结案。”
后柳法庭庭长孙斌说:“通过审理这22案,对我们的启示是,农民工工资的合法权益一定要得到保障落实,纵观本案22位原告当事人,大多年龄在60岁左右,并且很多家庭都是贫困家庭,所以才出来给工地上做小工,如果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弱势群体家庭生活问题可能会雪上加霜。作为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要做到快立、快送、快审、快结、快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民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追索四年之久的工资纠纷终于有了结果,这不仅让农民工们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也给基层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更多的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