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石泉
家有贤媳心无忧 残障婆婆享晚年
2016-12-26  来源:本站原创

 03.jpg6p4安康新闻网

04.jpg6p4安康新闻网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翠林)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当你衣食无忧、经济富裕、时间充足时,可能孝敬老人、照顾老人,也不觉得有多么艰辛。然而,当居住在大山深处、举步维艰、生活困难,老人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6p4安康新闻网

在石泉饶峰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湘子寨的山脚下,演绎着动人的孝老敬老故事。主人公是不远千里由四川广元嫁到饶峰镇三岔河村的川妹子——张小菊。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的一方晴空,用自己浓浓的爱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6p4安康新闻网

张小菊和丈夫是通过早年在外务工相知相爱的,丈夫为了维持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贫困之家,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在离家10余公里的集镇上中学,家里就她和年迈的耳聋眼盲的残疾婆婆。面临不通公路、方圆几里没有人烟的恶劣居住环境,一般的年轻女子早已望而生畏。然而,她自从来到这里,就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此,十几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婆婆、精心养育儿子、执着守望丈夫,还有干不完的农活……6p4安康新闻网

记得第一次到她家,那是春节刚过的时候,我和同事挨家挨户地走访包联村的所有农户,我们好不容易跋山涉水、爬坡到达山岭,蓦然回首,发现葱郁树木掩映下的土坯房。女主人不在家,男主人略显腼腆地招呼我们坐在堂屋的火炉边烤火。我习惯性地打量着房屋:略显凸凹的地面、打扫得光亮整洁;屋子中间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历经沧桑的木桌子,除了岁月的印痕外,也算一尘不染;火炉边坐着一位老婆婆,衣着整洁、面容平和闲适。我们礼貌地与老婆婆打招呼,她毫无表情,家里的男主人——她的儿子解释说:“老人看不见,听不见”。我立刻对这家人肃然起敬:居住在深山的老人清爽祥和、简陋的土坯房干净整洁,单凭这,在农村也是极其难得的。6p4安康新闻网

以后在村里的日子,我有意识地关注着这家人,并从附近村民那打听他们的生活情况,得到的都是肯定与赞赏。略有空闲时间,我便去山上看望这婆媳俩,每去一次都会有收获、有感触。年迈身残的婆婆,由于年龄大了牙不好,张小菊总会迎合婆婆的胃口,将饭菜做得熟烂稀软一些;衣服勤洗勤换;暖和的时候搀着她到室外晒晒太阳,天凉时家里早早地生起柴火,满屋暖意融融。6p4安康新闻网

最让人难忘的是夏天的一次入户。我和包户干部进入这个宁静的家时,彼此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苍老的婆婆没精打彩地坐在屋檐下纳凉,由于自身残障,她自然感觉不到院子里来人了。我像往常一样拉拉她的手,老人顿时激动起来,嘟哝着向我们诉说什么,并不停地向里屋比划。我们疾奔至里屋,原来是小菊生病了,病殃殃地躺在床上。看到我们到来,她坚持坐起来。通过询问得知,她是干活中暑了,就这她依然为老人做好饭菜,服侍老人用餐后,搀着老人坐在阴凉舒适处歇息。自己却吃不下饭、浑身无力地累倒在床上。我心头顿时堵得满满地,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胶囊为其服下…… 6p4安康新闻网
孝敬残障老人,偶尔为之较容易;经年累月地奉献,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的。小菊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76岁的婆婆,在善良贤惠的儿媳的悉心照料下,恬静地与日月相伴、与大山相融、与儿孙相依,安享晚年。6p4安康新闻网

今年,在县人社局脱贫攻坚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努力下,村级公路已延伸至距她家不足两百米处,出行已不再困难;他们家已列入2017年搬迁计划,居住条件也将得到极大改善;男主人在外务工收入可观,张小菊在家发展种养不甘落后,脱贫攻坚工作队还为其发放了23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小菊一家增收致富步伐加快、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可望在2017年摆脱贫困、同步进入小康。6p4安康新闻网

孝老爱亲,人之善也。我们相信,好人会有好报,但愿小菊一家和美相扶、幸福安康。6p4安康新闻网

06.jpg6p4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