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熊锋 张世虎 实习记者 李程)夏至时节,万物华秀。6月23日是周五,临近晚上7点,在石泉“三创”办,打印机吱吱作响,工作人员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轻盈起舞”,他们正再次梳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迎验点相关资料,为7月上旬的“创森国考”做最后的准备。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在收获2枚“国字牌”荣誉之后,石泉再次起步,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道路上领跑全市。从2014年安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石泉坚持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全域统筹,敢投入、能出力、懂让位,积累了丰硕的绿色财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力配合全市“创森”。
统计数据显示,三年来石泉共投入建设资金约2亿元,多渠道撬动民间投资近1亿元,投入“绿色银行”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8%,比国家创森指标高40.8个百分点。累计新造林面积16.85万亩,超目标任务2.45万亩,平均每年新造林占县域面积的2.2%。
“三创”办的窗外,就是近3万平方米的春潮广场,融休闲娱乐、园林景观于一体,备受市民欢迎。余晖下面,广场上人潮涌动,在绿色中翩翩起舞。自“创森”以来,石泉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坚持把绿化作为改善县城环境的重要措施,先后新建了江南湿地公园、杨柳水保示范园、秦巴风情园,并对滨江公园、北辰森林公园、杨柳湿地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县城26个绿地广场及其他休闲绿地星罗棋布,宜居县城当之无愧。
“城区处处可见绿,出门两三百米内必有绿地,真正实现了城在林中,林融于城。” “三创” 办副主任周传利介绍,截至去年底,县城绿化覆盖率达51.64%,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 道路绿化率达86%。
通过“拆围透绿、拆违建绿”、绿化进单位、小区、家庭等措施,石泉在有限的绿化用地上充分挖掘空间,全力开发利用每一片空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还绿于民,有效地增加了县城绿地面积。而且,石泉从一开始就积极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在县城入口、市政广场周边等森林景观建设中,更多地倾向于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使县城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不论是县城、近郊还是乡村,目之所及处处皆绿,让人流连忘返。“创森”启动以来,石泉一直秉承大生态大系统理念,使其成为一个融合大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县城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
在石泉汉江两岸、公路两旁,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荒地,全都被浓密的绿植覆盖。在 316国道旁县城入口,大红色的“青年林”牌子格外醒目,这是由共青团石泉县委、县“三创”办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同管护的。与之类似,石泉还有 “人大林”、“政协林”等示范林。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石泉的每个部门都有一块自己的“责任林”,通过对汉江主河道两岸实施绿化综合治理,实现“满目皆绿”。三年来,石泉县直各有关单位、个人参加义务植树达6万余人次,全民义务植树154万株,新建县级义务植树示范点18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8%。过去裸露的山坡荒地全部披上了绿衣,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成熟的林果树更让当地群众见到了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不断丰富,使得石泉林业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石泉土地总面积为227.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就达到189.3万亩。三年来,石泉新建、改造特色经济林12万余亩,发展林下种植15万多亩,林下养殖达344.53万只(头、羽),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336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753元的38.5%。良好的植被也为石泉全域旅游做出贡献,三年来全县旅游收入近55亿元。
今年4月17日,全市创森暨宣传工作观摩现场会在石泉召开,各县区对石泉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表示极大地认可。一次创森迎考,对石泉而言只是起点,增绿护绿已经融入石泉人的血脉。在“宜居、宜业、宜游”这条道路上,石泉正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