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亚君 王丹
“贫困户家的真正土蜂蜜,有需要的联系。”
“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椴木木耳,农户家还剩余40斤,需要的速联。”
……
在黄芳敏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最多的便是农副产品代销“广告”,同事调侃她快成了“专职山货微商”。
42岁的黄芳敏是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中心办公室主任,也是石泉县为数不多的女驻村工作队长。2017年3月,她接过组织递来的接力棒,来到石泉县中池镇青泥涧村驻村,这一干就是两年多。
“初到村里时,我感到很震撼,村里最远的人家离村委会要步行两三个小时。”黄芳敏说,青泥涧本就地处偏远,离县城45公里,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将近四分之一。
面对贫穷落后现状,黄芳敏立誓,“村里群众不脱贫,我就不回城。”自此,走土路、学土话、访农家、干农活,成了黄芳敏的“必修课”。
驻村第一个月,黄芳敏向省局直工委申请,将组织关系转入村党支部。眼见着村活动室办公条件差、群众有怨言,黄芳敏便多次向单位争取支持,先后捐赠13万元用于改善村级办公条件,还争取来空调、电脑、电视等办公设备。
青泥涧村是石泉全县人均养蚕张数最多、张产最高、茧品最优的村,群众养蚕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在遍访贫困户后,黄芳敏认定,“兴桑养蚕必须是青泥涧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为了动员贫困户发展蚕桑,黄芳敏成了村里蚕桑合作社的“常客”,亲自参与小蚕共育、学习桑蚕技术,入户讲政策、传技术,帮助贫困户栽桑苗、摘桑叶、逮老蚕,一年不到便成长为半个“养蚕专家”。
该村四组的集中安置点建成后,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难事”,黄芳敏提出要让搬迁群众发展蚕桑的想法得到工作队的高度认可,工作队员们开始在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动员搬迁群众兴桑养蚕。为解决发展资金,黄芳敏再次赴省奔走,筹资近56万元建成了600平方米的共育蚕室。2019年,安置点蚕室养蚕将达40张以上,直接增收10万元。
作为医疗系统干部,黄芳敏对村里的医疗健康服务工作也十分重视。山区医疗条件落后,村民卫生健康意识薄弱,黄芳敏便发挥特长,结合入户、院坝会等为村民讲解卫生健康常识,联系医疗机构到村义诊,给村卫生室及村民捐赠血压监测仪、血压计、保健药品等超过7万元。
54岁的贫困户易礼英幼时遭遇火灾,左腿大面积烧伤溃烂,几十年不曾愈合,无法行走,饱受伤痛折磨。黄芳敏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给省局包抓领导,多渠道寻求帮助。
2018年11月15日,带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的10万余元善款,易礼英顺利入住西安市中心医院。易礼英住院接受手术期间,黄芳敏帮着办理各类手续,自己出钱购置生活用品,还多次熬营养粥送到易礼英病床前。
“黄队长是我的大恩人,没有她我也不可能来大医院治疗,更不可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易礼英在多年的病痛折磨面前都未曾落泪,可在黄芳敏无微不至的关怀里,她忍不住落下了感动的泪水。
两年来,黄芳敏的驻村日记写了整整5本。贫困户易湘寒患白血病,她倡议组织爱心捐款9850元;陪同贫困户路忠鹏到西安进行心脏检查,自费安排食宿;为患病贫困户沈景富送去自购药品;通过微信、同事亲朋等多种途径帮助村民销售土鸡500余只、蜂蜜300斤、各类土特产200余斤,代销收益超过5万元……
驻村以来,黄芳敏感触颇深:“扶贫工作光荣又神圣,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有国家的好政策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作为后盾,我肯定要坚持到最后,给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