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健 叶友意
“栽烤烟要慢工出细活,既要及时抢墒,植入时又要精细,才不会影响烟苗成长。”石泉县饶峰镇新场村村民黄东舟说。
谁能想到,这个几年前还对烤烟一无所知的普通农民,现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烤烟通”。脱贫攻坚这几年,不仅让村民掌握了烤烟种植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村民的思维方式。如今的新场村,已经由过去的“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一到农忙时节,到处都是热闹的耕作场面,增收致富成了新场村村民的“主旋律”。
黄东舟家有4口人,所在的新场村3组海拔较高,交通也不方便,多年来一家人靠十几亩瘠薄的土地种粮糊口,日子过得很紧巴。自石泉县司法局进驻新场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工作队多次到黄东舟家中做思想工作,磨嘴皮子,通过山区种烟致富典型案例跟他算细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切实打消像黄东舟一样的种烟贫困户在生产销售环节的诸多顾虑,石泉县司法局通过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措施,对烤烟产业奖补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零散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参与生产。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让新场村迅速成为全县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烤烟专业村”,有效带动了该村群众依靠种植烤烟脱贫致富。
黄东舟说:“今年种植烤烟27亩,目前都已经进行了大田移栽,也正好赶上了第一波透墒雨,由于气候较好和种植技术到位,今年的烤烟质量一定会大幅度上升,最低可实现增收10万元,种烤烟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从交谈中发现,黄东舟无论是从生活质量还是思想认识上都在逐年提高,并成为了烤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脱贫致富的“排头兵”,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场村党支部书记康忠平说:“现在我们村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住房有保障,增收有产业。全村现在已经形成规模种植的有23户,最高种植达30亩,烟农最高年收入超过15万元,最低的也有3万多元。同时,我们村还发展了核桃、特色蔬菜、畜牧业等产业,绝大多数贫困户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也完成了成倍增长,日子越过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