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义胤 周传水
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精准脱贫考核的硬指标,也是脱贫攻坚中的薄弱短板。
2016年以来,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以破解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为重点,以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工程为中心,整合资金,统筹项目,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底,共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新建和提升改造饮水工程634 处,解决了农村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合格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7%,全县人民用上了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幸福生活有了长流水。
保障饮水 践行初心使命
石泉县11镇161个村(社区)。其中,农户44972户14369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264户38711人。该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饮水管网分散老化渗漏利用率低,雨季山洪水源水质无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水源工程不匹配,建后管护能力弱等短板问题突出。特别是深度贫困的熨斗镇板长村、麦坪村水资源极度缺乏,没有稳定的地表水源,靠降雨坑塘蓄水作为生活之需,长期处于“吃水难”、“出行难”、“致富难”的困境之中。
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人民中心,民生优先”执政理念,把解决饮水难题列入常年主攻目标,先后推动实施了水窖工程、甘露工程、抗旱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16年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以来,该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硬目标,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主抓,水利局长主推,局中层股室负责人主攻,九办五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的水利保障脱贫攻坚小组。走村入户摸实情,现场踏勘定路径,抽调精兵强将分设3个工程建设管理组,4个安全饮水达标认定工作组,分片包联,责任到人,依托镇村扶贫4支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联动机制,经过五年持续发力彻底根治了全县农村安全饮水难题。
克难攻坚 破解民生难题
石泉县南大门——熨斗镇,接壤三县五镇,是全县深度贫困片区。2018年5月,石泉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向熨斗镇干沟河缺水村发起总攻。在局领导的率领下,抽调专技干部组做细做实调研摸底,会审确诊施工方案,深挖细查板长村等深度贫困村的饮水源点与难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该局干部翻山越岭寻遍方圆15公里查找水源,最终确定在长兴村干龙洞跨境引水,调水解困。2018年7月开工建设,10月底通水运行。新建5个分散点水塔,改造加固3处堰塘,保障生产抗旱,白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
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决战行动中终结了干沟河村民“吃水难”、“出行难”、“致富难”的历史困局,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随着熨斗镇板长村水厂落地,全县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精细管理 健全长效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水利设施建起来了,能否正常运行、有效发挥作用、应对意外风险,跟进管护是关键。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属地管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重心从全面建设供水工程转移到全面巩固、改造提升和运行管理上来,确权明责,强化管护服务,健全规范运行保障体系,推动安全饮水用水步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轨道。
健全规章制度。着力优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该县先后出台9个系列配套文件,涉及农村水源水质、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供水方案、季节性缺水应急预案、产权移交、资产管理等方面环节,压紧压实了加强供水设施运行管理的主体责任,为长效稳定运行夯实了制度保障。
建立管护机制。按照部门定标准、镇级抓管理、村级抓落实的原则,夯实行业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镇级的主体责任、村级的直接责任,一村组建一支公共设施管护队。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管护办法,跟踪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管理,构建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设立公益岗,落实村级管水员793名,开展管护专项培训3次1200多人次,发放用水户明白卡 3万多份,公布供水服务热线、监督电话。签订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实现了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服务有保障”,多措并举显著提升安全饮水运行管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