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许兵)石泉县坚持把建设“五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制定了出台了2021年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突出特色、注重创新、凝聚合力”的原则,重点实施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一大工程、开展乡村建设一大行动、狠抓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推进一系列乡村治理创新、构建一套长效保障机制,以“五个一”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实施产业振兴一大工程。通过培育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十个农旅融合示范区,培育一百个集体经济强村,培育一千家有示范作用的家庭农场,以此带动培养一万名农村能人。按照“一业一龙头、一企一政策、一企一品牌”要求,帮助企业提质增效扩产,不断发展壮大“桑、畜、菜”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天成丝业、柏盛魔芋、及食雨蔬菜、正兴黄花菜、双樟牧业 5 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养蚕规模达到 7万张、生猪出栏 15 万头、蔬菜种植 7.2 万亩、魔芋种植 4 万亩。按照“主体明确、产业突出、业态融合”的要求,持续打造城关杨柳田园新区、池河金蚕小镇、饶峰驿站等10 个农旅融合示范区。着力把城关镇双桥村、池河镇力建村、饶峰镇光明村、两河镇中心村等 20 个集体经济基础好的村培育成集体经济强村,努力培育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家庭农场和一批有知识、有境界、懂技术、会经营、敢创业、善创业的农村能人。
开展乡村建设一大行动。围绕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工程做好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推进子午河、汶水河两河段防洪工程、喜熨路一期和本草溪谷、雁山瀑布、明星村旅游道路建设,建成5G 基站 40 个,完成农网改造 124 公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实“八清一改一绿化”工作,农村污水处理率达 55%以上,生活垃圾治理率达 95%以上。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恒大小学配套附属工程等校建项目 12 个,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基层敬老院消防设施及护理设施改造项目建设,强化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创建数字乡村示范 1至3 个。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着力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的普惠效应,推进城关、后柳、池河三镇一体建设,做大做优县城,提升重点集镇和农村社区综合配套,提升承载能力,让有条件的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
狠抓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坚持示范带动,统筹人财物资源,着力建设 3 个示范镇和 10 余个示范村,探索形成 5 大乡村振兴模式。将池河镇打造成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后柳镇打造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云雾山镇打造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打造杨柳新区、明星、五爱、胜利、中坝、堰坪、官田、先联、红花坪、档山、丝银坝、中心、油坊湾等一批示范村,探索建成一批农旅融合型、“一村一品”型、“三集一化”型、“四化同步”型、数字乡村型的示范村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典型,为全县面上整体拓展提升积累经验。
推进一系列乡村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的原则要求,持续深化三级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推进镇村工作一体化和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三共六制”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落实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三个六”工程,务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以农村土地和产权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配套,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搬迁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产业布局,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好、逐步能致富。深化“三个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长效机制,深化推进“能人兴村”战略,深化平安石泉和法治石泉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一套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干部包抓机制,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深入推进镇村工作一体化,促进镇村两级组织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一体运行。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向各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立产业奖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各类市场主体到镇村投资兴业,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推动人才、资金向农村流动。建立科技服务机制,统筹优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技术资源向乡村振兴集聚,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服务,鼓励现代服务业融入农村、服务农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