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石泉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022-09-09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任国路4AY安康新闻网

有一种人,无心一览众山小得心驰神往,无意惊心动魄后得可歌可泣,也不屑做明哲保身的观望者,他们更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一生,石泉喜河镇乡村教师张守海就是这默默奉献中的一员。作为偏远山区教学点负责人、任课教师、后勤人员,张守海身兼数职扎根山区三十余载,践行着“做一件对得起自己的事”的人生信条。4AY安康新闻网

每个春天都有关于春天的故事,每个人看似平凡的一生,也可以书写不凡的人生笔记。36年,是十二生肖的三次轮转,是春夏秋冬三十六次轮替,而对张守海而言,则是36年如一日地坚守。4AY安康新闻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乡村地区几乎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远离集镇地偏远乡村条件更是艰苦,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守海只得徒步,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校,一路翻山越岭,爬坡过河。遇到雨雪天气,山路难走,摔跤受伤是常事,但最难忘怀的还要数三九天里冰冷刺骨的河水从脚底板直击脑门的凉意,为了不打湿鞋袜,赤脚过河实属无奈之举,而这条路一走就是15个年头。4AY安康新闻网

后来,山区通了路,张守海迫不及待淘来一辆二手自行车,上课路程也缩短至一两个小时,但依旧重重山水,翻山越岭。再后来路面加宽,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缩短得是往返的时间,不变得是坚守的初心。伴随着孩子出生、父母年迈,三天一回、两天一回,变成一天一回......每次回去都是马不停蹄地干农活,干完活又立马放下锄头,带上干粮便往学校赶,披星戴月更是家常便饭。4AY安康新闻网

“说实话,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父母和妻子,在家的时间太少了,平时二老有个头痛脑热,娃娃感冒发烧,我在学校赶不回来,都是妻子在照顾。刚开始那些年工资都是几十块钱,后来涨到一百多,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作为农民的儿子,张守海深知,教育是改变孩子们命运得最好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于是张守海在偏远山村默默坚守。4AY安康新闻网

后来村小开始撤并,学生大量流失,最初几十人的学校也变成了教学点,这期间张守海也有过数次调往镇上或城里的机会,但最终都被他一一拒绝了。“现在条件好了,娃娃们都去城里上学了,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条件进城入镇,假如我走了,这个教学点说不定就撤了,这对于有些家庭来说负担就重了,所以我必须留下,哪怕只守着几个孩子。”4AY安康新闻网

“要不是张老师,估计现在我会跟我爷、我爸一样种地,如果不出意外,我的孩子也会跟我们一样种地。”张守海早年的学生回忆道。当时正值开学,班里有个学生迟迟没有返校报到,张守海走了十几里山路硬是把学生劝了回去,还帮其垫付了学费。类似情况,在农村时有发生,张守海自己也记不清帮助多少学生垫付过报名费,家访的次数更是数不过来。有的家长不理解甚至一顿臭骂,但张守海就像一张“狗皮膏药”每天一下课就直奔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愣是把打退堂鼓的学生一一劝回了学校。4AY安康新闻网

张守海觉得,教书和种地一样,付出的越多得到地回报也就越多,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辛勤劳作的人,教书育人也是一样。据张守海粗略估计,从教36年,教过的学生虽然只有三四百人,但这些学生有的成为了人民公仆、有的当了律师、有的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留在大城市打拼,也有的成了人民教师继续教书育人。4AY安康新闻网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做则能成。如今,54岁的张守海依然坚守在喜河镇树林村教学点。由于教学点学生少,为了节省开支,张守海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煮夫”技能也练得炉火纯青,帮孩子们做饭、帮年纪小的孩子洗衣服也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从18岁到54岁,张守海半生年华都与三尺讲台相伴。精神赓续、薪火相传,张守海的女儿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基层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待扬鞭自奋蹄”,好的传承就是这样,它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4AY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