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枣,一种不起眼的水果,这些普普通通的农产品,因为被民营企业纳入了规模化生产,摇身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以前拐枣两块钱一堆,如今每亩收入竟然上万元,从此旬阳的小拐枣成就了富民大产业,除政府推动大面积栽植发展外,“拐枣王”王茂均功不可没。2018年10月,王茂均发展拐枣产业成绩突出,被评为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家,受到安康市政府表彰。
王茂均是70后出生的旬阳山里娃,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工厂打工,凭着山里娃的淳朴和勤劳,从打工仔到总经理助理再到公司股东,干到年薪百万有一定成就感的时候、他却提出别妻离子回乡创业,做起了要让旬阳拐枣产业富民的美梦。让他义无反顾回到农村的信仰就是那童年百吃不厌的的“百家饭”,青年一饮而尽的“拐枣酒”,中年梦牵情绕的“故乡情”,要让拐枣产业变成富民大产业。
2014年回乡后,王茂均在旬阳县一个叫龙头村的地方,租下一院破旧的老供销社,请来自己的亲戚打下手,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贴进去,创办了旬阳县金茂生态农业发展公司。陕西省内第一个获得了中国拐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率先在旬阳县城关镇龙头村建设年产100吨的拐枣原浆酒加工厂,在“万寿山”建设了2600亩融合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的拐枣园。他立誓要推动旬阳的拐枣资源变成富民大产业。
为了促进旬阳拐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状大,王茂均宣传拐枣产业可谓不遗余力。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时,他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参加中秋特别节目《万家邀明月,一起盼中秋》的节目录制,还在中央电视台CCtv7节目中接受访谈,旬阳县委宣传部曾多次协调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乡村大世界》《绿色时空》《远方的家》等节目相继走进旬阳,持续跟踪拍摄拐枣,还通过省、市、县众多媒体宣传推广,让旬阳的拐枣驰名中外。湖北、四川等外地企业也纷纷前来旬阳收购拐枣, 加之被称之为“旬阳拐枣三剑客”拐枣酒、拐枣醋、拐枣饮料等深加工企业趁势崛起,使得旬阳拐枣的收购价由6毛钱一斤,逐步提升到7毛、1元、去年还是1.5元,今年上升级到1.6元一斤。据王茂均介绍,今年他的公司投入近百万元收购拐枣,拐枣收购价比去年增长幅度比较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十一月下旬,走进拐枣王酒厂院落,十多个当地老弱贫困户在为工厂摘取拐枣杆,这也是拐枣王王茂均产业扶贫的一个具体行动。王茂均除了在拐枣产业上扶持农民增收外,今年拿出10多万元购买家禽,还向他所联系帮扶的30户贫困户赠送20只鸡、两只鹅,让他们滚动发展,增加收入。
拐枣,生长在秦岭以南,被秦始皇以“万寿果”命名,具有保肝护肝、开胃健脾、滋阴补肾的功效,可做酒、醋、饮料等。过去,旬阳县农村拐枣树虽然多,但仅有农户自家酿制拐枣酒,形不成产业。自旬阳拐枣王酒业公司建成后,旬阳县在广泛调研后率先决策将拐枣产业作为长效扶贫产业,县财政每年筹资1000万元拐枣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拐枣产业的意见》《关于印发拐枣产业基地奖补暂行办法》《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奖补办法》等,推进产业做大做强。旬阳县农林科技局也整合退耕还林、涉林项目向贫困村倾斜,种苗、化肥、农膜免费供应,为拐枣产业注入“钱动力”。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旬阳拐枣种植面积达30.8万亩,占全国拐枣产量的80%以上,已出口到韩国、日本、印度,被研发成系列保健产品,年产值过亿元。旬阳县计划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拐枣研究开发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拐枣加工综合产业园区,按规划,到“十四五”末,旬阳拐枣总产量达30万吨,鲜拐枣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这样可就真正圆了王茂均的拐枣产业富民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