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运祥
5月29日,记者走进旬阳县城关镇、构元镇等地,身前的田野苍翠欲滴,万物生长,三三两两置身其中的村民正在辛勤劳作。行走在旬阳广袤的田野间,除了看见农村生产繁忙依旧外,还可以欣喜感受到老百姓的新生活、新变化。
眼下,位于旬阳县各镇村的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社迎来了首轮收获季,枇杷、油桃、金银花等各类特色产业接连丰收,花开果熟,十里飘香。
从旬阳县城沿G316国道向东出发,不久便到达位于城关镇两岔河村的安民林果专业合作社。拾级而上,200余亩的山坡地里种满了枇杷树,一棵棵枇杷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被压弯了腰。
“来尝尝!”正在地里劳作的两岔河村村民赵广新,麻利地为记者从树上摘下一颗。剥开轻咬,果肉丰富,甘甜爽口,令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好吃!”
今年63岁的赵广新,近年来乘着两岔河村大力发展产业脱贫的东风,把家里的2亩土地入股到村合作社,统一发展枇杷种植。现在,赵广新的2亩枇杷地在产果期间,平均每天能采摘鲜果100斤左右,年增收1万余元。
同样靠这一“金果果”致富的,还有构元镇构元社区村民、旬阳县花开万果生态农业园区业主张殿耀。
“枇杷怎么卖的?给我来2箱。”
“给我车上装10箱!”
……
站在张殿耀家门口,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主顾来询问购买枇杷,按他的话说,“根本不愁销路,每天少则卖100多箱,多了能卖200多箱!”
与张殿耀攀谈得知,他早在1996年就开始种植枇杷,一路发展至今,他的花开万果生态农业园区已发展枇杷种植50余亩,年均销售额达40余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同时,他还种植有柚子等经济作物,年底就可以产果。
“园区的50多亩土地,其中30余亩都是流转周边村民的。”张殿耀告诉记者,为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他除了流转村民土地支付租金外,还常年聘请村民到园区务工,“每年平均聘请村民40余人,帮助他们增收七八万元。就光这几天繁忙时期,每天都要叫十几个村民来务工,按120元一天结算。”
接下来的一个月枇杷产果期,张殿耀每天日子都忙得紧,除了采摘、包装,他还有大量的订单需要处理。
而赵广新也有自己幸福的“烦恼”,眼瞅着一棵棵枇杷树上挂满了“金果果”,他盼着赶快把它们换成“红票票”揣在兜里,那样心里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