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万百惠
盛夏时节,在旬阳县双河镇,一片片烟叶长得葱茏,一树树软籽石榴点缀其中,一株株水稻随风摇曳,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徐徐舒展。
过去一段时期,双河镇村集体资产闲置,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双河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困则思变,2018年,双河镇围绕“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办法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多方论证和充分调研,决定以“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为切入点,立足产业区位优势,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之路,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很快在全镇铺开:竹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与千源合作社合伙经营,实现村社合一,发展烤烟300余亩,通过以短促长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早阳村集体经济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独立经营,组织流转村内水田300亩,发展稻田养鱼产业……各种产业发展模式“破壳而出”,双河镇逐渐形成了以稻田养鱼、软籽石榴为主的产业格局,全镇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从双河镇一路北行,在卷棚村,田成方、渠成网,河清塘净的田野引人注目。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传统水田,由于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米卖不上价钱,很多田地都荒废了多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卷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60户村民手中流转了120多亩地,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稻田养鱼产业。
“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我心里很踏实,流转费每年年底都会通过‘一卡通’打进银行卡。”今年50岁的贺自斌,共有4亩耕地,现在每年土地流转有2000元的稳定收入。此外,村里还积极吸纳村民在地里务工,眼下当地已有不少人参与到基地田管的工作中来。
卷棚村党支部书记黄林权坦言:“要想把村子管好,就必须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让老百姓真正满意。”卷棚村通过创新“4222”收益分配方式,即收益的40%用于发展村级相关公益事宜,20%作为入股分红,20%用于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费,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并接受村民监督。
从竹园村到早阳村,再到卷棚村,该镇在集体经济探索实践中大胆创新,以支部为引领,不断深化“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依靠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订单生产、股金分红等,逐步将农户嵌入产业链,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发展,真正让群众搭上集体经济发展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