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丽萍
修缮古民居“原汁原味”,留下乡村文化的根;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把文化“种”在群众心间;修订村规民约,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去年以来,旬阳市双河镇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古民居“修旧如旧”
位于双河镇卷棚村的杨氏民居是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双河镇唯一一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悠久、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不仅为研究徽派建筑艺术对陕南地区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正门上方“耕读传家”的古训也是如今家风家训的重要传承内容。
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作用的侵蚀,该建筑物出现老化、破损。为使古迹文物恢复原貌,双河镇不折不扣落实人防、技防各项措施,开展杨氏民居修复工作。“修复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秉承‘古韵’保护理念,注重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人文自然的融合性。”双河镇副镇长刘晓武在参与杨氏民居修复中坚持这样的理念。
双河镇在不改变古民居原来风貌的前提下,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民居保护、历史建筑修复相结合,坚持传统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古民居保护及活化升级,让传统文化传承留住“形”守住“魂”。如今,杨氏民居成了双河镇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化服务“软硬”兼备
在双河镇集镇广场阅报栏旁,一边晒着冬日的阳光一边阅读新闻成为周边群众一大爱好。像这样的阅报栏在双河镇19个村(社区)实现了全覆盖。
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双河镇坚持“软硬”兼备,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活动。一方面,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在全镇19个村(社区)均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阵地,充实各村农家书屋藏书量,村藏书量达到2000册以上、镇藏书量达到3000册以上。同时,对公共阅读室进行装修升级,开展地面整修、线路改造、顶棚防水等工程,不断提升读者体验感、满意度。
另一方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文化活动不断线。改变传统“派单式”服务为“点单式”服务,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涉及全民运动、法律宣讲、同读活动、农业知识等各个方面,同时积极培育文化爱好者,将文化“种”进群众心里。2022年以来,全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1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
乡村治理内外并重
从首期7个“五美庭院”到创建示范户50户,再到如今“人人想创、户户争创”的热烈氛围,“五美庭院”着实让双河各村(社区)环境更美、“颜值”更高。
人居环境的美让乡村有了“面子”,村规民约则充实了乡村治理的“里子”。为更好地规范群众言行举止,涵养文明乡风,双河镇将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各村(社区)结合村情及农村特点,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村规民约,从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婚丧嫁娶等多方面作出约定,为村民提供一个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营造出“人人守民约、户户崇文明”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持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丰富文化内容,切实构建充满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文化备足‘精神食粮’,让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双河镇党委书记张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