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安康日报)记者 张乔:“以前人们提起旬阳的经济作物就是油桐、柿子、龙须草,可前些年,旬阳油桐有点沉寂了。”9月10日,本报记者跟随“美丽陕西行”采访团来到旬阳县,被山坡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吸引,但又辨认不出它究竟为何物,在旬阳县林业局副局长陈自立的介绍下,记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在旬阳沉寂多年,工业油漆的产油大户油桐!”
在经历上世纪60-80年代的“红火”之后,到90年代,由于油桐的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许多当时种植油桐的村民放弃了管理,曾经“受宠”的旬阳油桐,也由此一蹶不振。
“主要还是没有系统的管理,大多数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种植,缺乏经验又没有新技术,都是粗放型的种植管理,持久性还是要差很多。”据陈自立介绍,在上世纪60-80年代,旬阳县的油桐种植可以说是红极一时,但由于都是村民自发组织种植,如果市场行情好,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村民只能“望桐兴叹”。 陈自立介绍说。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持续低迷后,2006年旬阳县林业局又开始组织种植油桐。针对之前管理不系统、品种不优良等问题,县林业局与旬阳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油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用示范园建设带动当地农民。
“我们的示范园包括生产加工基地、示范林基地两大部分,其中生产加工基地是在明文油脂公司原有的年产5000吨桐油生产线基础上,在旬阳县工业园区再建一条年产5万吨鲜桐果加工生产线,并且依托该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技术水平,带动旬阳油桐焕发‘第二春’。”陈自立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旬阳县鲁家坝油桐产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建设油桐基地1400亩,容器育苗15亩,苗木12万株,并且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建立技术合作,选取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全国各地收集的41种优良品种,并与本地传统油桐品种间作套种,进行循环基因杂交对比实验,首次进行新品种穗条与本地油桐树嫁接实验,并已经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