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海玉
春日瀛湖,绿意浓浓。一排排的蜂箱整齐地排列在瀛湖镇的各个村组,一群群蜜蜂飞舞在山野的花丛中。“老李,最近蜜蜂繁殖了没有,最近正是蜜蜂繁殖迅速的季节,要记得常查看,繁殖得快了,记得要分箱。”看蜂、摇蜜,个头不高的八零后小伙子郭国磊正在查看付家扁村蜂农的蜂箱,孜孜不倦。
汉滨区瀛湖镇不仅是一块旅游宝地,同时,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瀛湖镇地处国家级4A旅游景区,下辖1个社区26个村,境内拥有桂花、拐枣、酸枣、茶叶等千余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67.6%,山高林密、溪深水清,是丰富、环境优越的天然蜂场。
曾经的瀛湖原生态养蜂、古法酿蜜久享盛名,但在如今的新时代下,传统的养蜂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量也低。近年来,这里的养蜂产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为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2016年,在全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三代养蜂的郭国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考察全国多地后,选择养蜂产业,并成立了安康市汉滨区山野老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中华蜜蜂养殖、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镇内1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户126余户440人,养殖中华蜜蜂5000群。建成了一条年产500吨天然富硒蜂蜜生产线,年实现净收入400万元。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安康学院、安康富硒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扶贫新模式,从而将整个蜂蜜产业快速推动起来。
“我们合作社推出了多种的合作模式,比如说农户可以自己养,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我们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还可以代养,农户买来的蜂,集中在我们这儿养。”郭国磊说。“通过签约脱贫户,引导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养蜂事业。采取分散养殖与统一回收管理的方式,高于市场价回收蜂农的原蜜再进行包装销售,让蜂农零风险养殖,对蜂农进行资金、技术支持,在价格上兜底,保证资金入股的贫困户每年得到分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给养蜂的人们带来了增收和致富的喜悦。家住付家扁村7组的李大柱,早就脱贫了,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一向闲不住的李大柱,听说今年养一箱还有500元补助的好政策,合作社还有补助,蜂蜜合作社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自己不劳半点神,他还不犹豫地养了十来箱。“预计今年靠养蜂,一年收入近万元。同时我再养些鸡,从中还可以赚到两三千元,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有盼头了,日子像蜂蜜一样甜。”李大柱信心百倍地说。
截至目前,瀛湖镇建立种蜂养殖基地22个,在汉滨区多个镇办都有山野老农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蜂场,主产有百花蜜、冬季枇杷蜜等品牌,产品远销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在发展养蜂的同时,还做有其它的农副特产,野生牛肝菌、黄刺菌、枇杷花茶、芝麻香油、茶叶等同时发展起来,盘活集体经济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