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雄兴)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白坪村是西安外国语大学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帮扶村,为使该村早日实现脱贫,学校党委书记邓志辉、校长王军哲等领导定期到村开展调研就如何脱贫把脉施策,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大力给予扶持,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该村有34户已经脱贫。每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都有耐人品读的故事,下面,请大家听一听西安外国语大学帮扶村贫困户刘启龙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经营“甜蜜事业”改写坎坷人生的脱贫故事。
刘启龙是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白坪村二组村民。品学兼优的他在少年时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由于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其父亲病故前留下的巨额外债,导致正上初三的他被迫辍学而外出打工,扛起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在外务工期间,为了尽快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当时文化要求低且工钱多的工作——矿工。能吃苦、劳力好、为人踏实的他,在短短几年里,不仅全部还清了家里的负债,还在河北买了房、结了婚、安了家。后来,因煤矿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化,很多小铁矿被拆封关停,加上缺文凭、少技术,他失业了,数年间辗转于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且由于长时间无固定收入,最终导致他的第一次婚姻失败,他将在河北的房产留给了前妻,并于2014年底独身一人回到老家。
本很坚强的他一度失去了面对家人、村民的勇气,他一人搬到位于山顶的老屋,当起了“野人”,以在山里挖中草药卖钱度日。一次偶然的机会,挖药途中他在一个岩洞里发现了一窝野生中蜂,本想掏些蜂蜜解馋的他,却怎么也赶不走蜜蜂,还被蛰的遍体鳞伤。气急败坏的他回到家里找了一只他父亲生前留下的老漆桶,仿着改造了一个蜂箱,学着招蜂人点着艾草,硬是把一窝蜜蜂赶进了蜂桶,也摘到了其人生第一窝蜂蜜。尝到甜头后的刘启龙,已完全没有心思找药了,而是整天一门心思的找蜜蜂窝、做蜂桶。
时任西安外国大学派驻白坪派第一书李双林在帮扶过程中发现刘启龙对养蜂很感兴趣,也特别好学。基于此,他鼓励刘启龙好好经营这份“甜蜜事业”,并让其利用村支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在线学习,还通过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为刘启龙传授养蜂技术。经过学习和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先后通过在野外放置空桶的方法,收集了近30桶蜜蜂,仅2015年销售蜂蜜300余斤,纯收入15000余元,当年在白坪村二组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同时他在浪河村收集蜜蜂过程中还结实了现任妻子,可以说,养蜂让他获得了事业、爱情双丰收。
随着刘启龙养蜂技术水平的提升,他的养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他的蜜蜂已发展到150余桶,预计年纯收入可达到6万余元。在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邢鸿岳的指导下,刘启龙成立了家庭农场、注册了品牌商标、申请建立了镇坪县中蜂养殖远程教育基地,还与镇坪县珍硒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常年线下、线上销售协议;同时,驻村干部辛子牧还帮刘启龙在网上销售蜂蜜,个人为他垫付邮费。这些为刘启龙蜂蜜的销路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启龙的人生是坎坷的,但通过经营这一份“甜蜜事业”使他的坎坷人生得以改变,目前他的生活是充实的,收入是可观的,家庭是美满幸福的。每每谈起这一变化,刘启龙总是这样说:“感谢党组织的关怀,感谢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派驻扶贫干部的帮助,让我走出了困境、让我摆脱了贫困,让我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将来,否则,我现在的处境还真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