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丹
一大早,天刚亮,镇坪县城关镇联盟村分散安置点的龚光凤做完早饭,把孩子收拾好送去上学后,立即走进自己家中的”厂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厂房”里,龚光凤正忙着制作电子配件,她熟练地把电路板放置在机器上,经过缠胶带、分线、绕线等几项简单工序之后,一个个精致的变压器就成型了。
“家里小孩要上学,老人身体不好,外出打工行不通。如今把机器搬回家,在家里就可以上班,忙完农活,就在家里做工,两不耽误。”龚光凤一边卷线圈一边说。
据了解,龚光凤做的是成品变压器,平均一天可以做500多个,0.21元一个,一个月可以收入1000元左右。在村里,除了龚光凤,还有10余户村民也选择了在家工作。
“想不到如今坐在家里,就能轻松挣到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在该村宋翠花家中,她一边娴熟地剪去变压器的线脚,一边看护着在家中玩耍的女儿。谈到在家里挣钱,宋翠花心里很是满意。
“把‘工厂’搬进农户家,不需要场地、不需要投入,是没有亏损的买卖,只要有一张桌子就可以工作。”联盟村驻村队员周贤银说,这份工作很自由,农忙季节既能忙地里的活还能兼顾做手工。
据了解,村民在自家做活儿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都由企业免费提供,属于“零成本”投入,产品做好后再送回工厂验收。这种生产模式不仅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挣到钱,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问题。目前工厂已带动90余户村民在家实现就业。
“村民生产的小配件是与通讯设备密不可分的‘变压器’,从最初加工到成品有6道工序。通过培训后,村民可选择坐在家里制作半成品或成品,制作工序简单易学,眼力好的老人也能当帮手。”欣益电子厂负责人郭秀清说。
据城关镇负责人介绍,该镇积极争取资金购买设备,引导企业大力推进“镇有社区工厂、村有生产车间、技术设备到户”的生产模式。后期陆续将该模式延伸到其他村的安置点,让工厂的劳动组织形式更接地气,切实解决好离开土地资源进入城镇、社区的搬迁居民,尤其是留守妇女、中年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实现家家都有一个挣钱“手工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