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绪娟
清亮幽静的毛坝河静静流淌,沿河两岸,一垄垄庄稼长势喜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华路干净整洁,树木分列两旁,一幢幢居民楼掩映其中,鲜花随风摇曳,散发阵阵清香,村级活动广场、健身器、文化设施全部配备到位……走进镇坪县华坪镇,便会被眼前这乡村田园美景深深吸引。
近两年来,华坪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除农村垃圾,一场“旧貌换新颜”的攻坚战正在加速推进,村容村貌实现了“华丽转身”。
垃圾清运,唱响环境整治“主旋律”
每天清晨7点,《小白杨》的旋律准时在大华路响起,这标志着清运工刘忠平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
“以前我们垃圾都是往河边上倒,现在好了,音乐一响我们就知道垃圾车来了,在门口等着就行了。”村民们纷纷表示,上门收垃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
为了改变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2017 年10月,该镇共投资649.32万元,建设11.25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并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专门处理全镇的农村生活垃圾。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为全镇安放垃圾箱 57个,发放垃圾桶1100余个,投放垃圾清运车4辆。每年支付15万元聘请垃圾清运公司进行垃圾清运,由此,全镇农村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为了让投入发挥应有的价值,该镇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制度,对负责垃圾清运的公司进行监管,不定期进行检查督查,考核结果与工资兑现直接挂钩,倒逼垃圾清运公司在职履职。
死角清理,美化村容户貌“大洗脸”
“清理之后就是不一样,水都变清了许多!”三坝村的王大妈看着家门口山沟的水重回清澈,竖起了大拇指。
堆积在村民房前屋后的柴草杂物,道路沿线、河塘沟渠散落的垃圾,电线杆上的“牛皮癣”……针对这些“痛点”,2019年该镇“对症下药”,开展村庄大清洁,户貌再提升专项整治行动。
该镇发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及时做好房前屋后、院落周围环境卫生,帮扶干部还利用“十个一交友”活动,帮助贫困户收拾屋子、打扫庭院,党员干部带头清扫,引导他们勤打扫、勤收拾,不乱倒、不乱扔,养成良好习惯。
三坝村村民侯玉琴一直认为自己太忙,没时间收拾家里卫生。“现在村上给我弄了个公益性岗位,打扫村委会附近公共区域,我不得不收拾自己的房子了,免得别人说自己屋都收拾不干净怎么打扫别的地方。”说着侯玉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团结村包村干部罗学生每天到他包抓的卫生片区转悠,不管是张家门口堆了泥巴,还是李家猪圈的粪水流到了沟里,他都要管,督促他们及时整改。
为了巩固现有的成果,在清理干净的基础上,三坝村对镇村主干道公路沿线的农户庭院实施改造,统一建成了2.2千米的篱笆围栏,如今成了三坝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探索机制,实现长效管护“添动力”
为了解决村民乱堆乱放的陋习,该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涌现出不少“民建、民管、民享”的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和新方法。
三坝村将环境卫生纳入积分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评比,以爱心评比的方式,有效督促村民自觉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美化村容户貌,营造环境卫生新风正气。尖山坪村以“五净”家庭创建为抓手,引导村民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切实解决“五乱”现象,把农村建设成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渝龙村探索出一条“包片负责,群管群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环境整治中,实行联村部门领导、镇政府领导包片负责制,村干部、组长具体负责制,河段、路段落实公益性岗位的专管,商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的工作方式,带头开展整治。同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利用“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以身作则,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做到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农村垃圾“户归集、村保洁、镇清运”模式,强化网格联保管理,对垃圾清运、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垃圾清运、处理过程中不出现问题,真正做到“日产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