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丹丹
“今年我们把资本金投入到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中,引进蜂蜜生产加工线,加工、销售本地地道蜂蜜,通过企业合作的形式来壮大集体经济。”谈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话题,镇坪县曙坪镇双坪村党支部书记谭鹏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厂房已建设完成,生产线正在安装,产业园区已形成初步规模。”
近年来,曙坪镇紧紧把握十九大提出“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重要举措,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实基层党建、建强支部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党建+”活动载体,最大程度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帮扶作用,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党建+素质提升”,基层堡垒坚如铁。“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但要有好班子,更重要的是支部书记这个“领头羊”。在实施开展村两委“一肩挑”工作中,曙坪镇党委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致富带富能力强作为选配“一肩挑”人选的重要标准,让品行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党员和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在组织村干部参加县级轮训的基础上,还开展了镇级复合型村干部培训班,以此提高“一肩挑”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和平村党支部在2018年因村级信访矛盾突出,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王文静“一肩挑”后,从整治乡风开始,重新制定村规民约,并要求村干部及家人带头遵守。广泛开展各类先进选树宣传工作,坚决刹止歪风邪气,弘扬“正能量”,全村矛盾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为盘活村级集体经济,村支部还引进企业,建立了南江源现代农业园区和汉江花木林业园区,引导群众发展花椒、黄花、苗木等特色产业种植,一举扭转了落后局面,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党建+产业增收”,发展路上党旗红。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采取扶贫资金、土地流转、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入股企业和合作社等方式,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群众”发展模式,把群众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百花齐放”。战斗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镇坪县圣峰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订白芨订单种植协议,整合全村土地资源,扭转农民土地60余亩,集中连片发展白芨产业,仅此一项带动全村贫困人口就业45人。桃元村党支部采取“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村发展天星米种植100亩,蜂蜜饲养3000余桶,同时积极利用苏陕扶贫优势,在天星米深加工上破题。目前,天星米面条、天星米糕点已研发成功,蜂蜜养殖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也初具规模。
“党建+清单落实”,高效推进有回应。为确保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高效推进,曙坪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镇、村两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作为村书记述职民主评议、镇对村目标管理考核主要指标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并按规定健全完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决策、财务、分红等机制,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继承、有偿退出权能。加大引导力度,通过挖掘增收潜力、创新增收渠道、推进村企结对等方式,拓宽和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在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问题,镇党委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会商问题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下发任务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责任时限。以此增强村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责任意识,确保把村级集体经济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