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卜发林 孙华刚
近年来,镇坪县立足区域定位和县域实际,探索建立“十个一”工作机制,让乡村振兴有章可循,让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量推进。
一个标准阵地提升“软实力”。以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将全县58个村、7个社区建成“十有”规范化、标准化的活动场所和阵地,同时,合理布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等,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阵地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软实力”。
一支过硬队伍当好“领头雁”。由县委统筹在优秀党员、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敢拼敢闯、热爱农村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年开展研判调整,对工作不积极、村情不熟悉、发展不出力、人在心不在等履职不力或不能胜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队员及时召回调整。第一书记出征仪式。县委组织部负责每年对村“两委”班子进行研判,及时调整群众意见大、工作推动滞后、发展无起色甚至有倒退的村“两委”班子。通过定期研判调整,打造一支过硬的“领头雁”队伍。
一个村级要情展示“好形象”。围绕本村目标定位,高度总结提炼村情、民情、文化、历史、资源禀赋等,形成简明的村情简介,主要包括基本村情、巩固衔接方面取得的成效、未来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等,将村情简介提炼成对外宣传、展示美丽镇坪美丽乡村的推介词。
一个主导产业明确“增收路”。深入研究村庄历史、特色、风俗、优势等,通过横向对比系统分析地理条件、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历史遗存、人文资源等因素,结合全县的中药首位产业、康养旅游、生态环境及“安康富硒”等优势,形成一业(中药材)主导、多元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产业发展体系。
一个综合规划绘好“作战图”。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因素,突出乡土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广泛征求村内乡贤、退休干部、能人大户、村民代表等意见建议,科学合理编制村级规划,全面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足村味、村业、村居、村礼、村趣、村艺等文章。
一条工作底线树牢“安全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国家后评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标准,重点关注三类重点人群,紧抓稳粮扩豆,对本村巩固衔接工作全面进行梳理,明确底线任务,切实强化村“四支力量”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粮食生产、耕地安全等工作底线。
一套任务清单压实“责任状”。科学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全面分解落实年度巩固衔接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等。每季度由支部书记负责召开村“两委”会议,将阶段性工作任务分解到月,明确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群团组织、公益性岗位等各领域人员的工作重点,责任到人到时间节点,形成巩固衔接工作季度工作清单。每月组织“四支力量”制定周工作清单,将重点工作细化到人,一周一推进、一周一通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
一批优质项目夯实“支撑力”。对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编制项目谋划清单,精心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实行动态调整、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形成强大的项目支撑。同时,做好在建项目的环境保障,制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推进责任清单,明确项目推进环境保障责任人、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围绕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群众引导等工作,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高效推进。
一套落实机制划定“奖惩图”。实行“三单”管理。按照“月初晒单、月中跟单、月底清单”的模式,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精准核实工作成效。实行“三色”督办。对“三单”管理中出现的落实滞后事项,全部纳入督办内容,实行“蓝”单提醒、“黄”单整改、“红”单问责。实行“三个”纳入。对“三单”管理事项落实的核查结果,全部作为工作实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个人绩效档案和问题线索移交。
一批典型示范形成“探路者”。紧盯“五大振兴”,切实发挥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动示范村建设、示范户培育。围绕中央及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标准和要求,选择基础好,发展优势明显的村,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一批巩固衔接工作“试验田”和“样板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领群众争当示范,每村培育各类示范户不少于10户,逐步打造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